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自治區緊緊圍繞建設生態文明、筑牢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等戰略任務,銳意改革,開拓進取,加快推進林業改革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著力加強林業生態建設,生態環境整體改善。深入實施國家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啟動公路、城鎮、村屯、礦區園區、黃河兩岸、大青山前坡等重點區域綠化,加快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促進了城市綠色發展,改善了人居環境。持續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重大歷史轉變。成功承辦《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著力提升森林質量,森林經營試點工作全面啟動。5年來,全區累計完成營造林面積5774萬畝,其中林業重點工程3130萬畝、重點區域綠化1037萬畝,義務植樹3.2億株,新增國家森林城市3個,生態環境實現“整體遏制、局部好轉”。
不斷強化森林資源管護,生態建設成果得到鞏固。林地林權管理更加規范,實現以規劃管地、以圖管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天然林資源保護基本實現全覆蓋。加強和規范自然保護區調整管理,清理整頓自然保護區內工礦類企業破壞生態問題,自然保護區網絡初步形成。印發了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實施方案,濕地保護與修復工作扎實推進。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體系初步建立。修訂了森林草原防火條例及責任追究辦法,森林防火“五聯”機制建設試點工作取得突破,責任落實和處置措施不斷強化,撲救大火能力明顯增強,火災當日撲滅率達98%以上,受害率穩定控制在1‰以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持續增強,主要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4‰以下。開展清理整治破壞和非法占用林地、大興安嶺國有林區毀林開墾專項整治等專項行動,累計查處涉林案件近15萬起,涉林違法犯罪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加快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林業改革發展動力明顯增強。國有林區改革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成立了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實現了企業辦社會職能的剝離和經營性企業分類劃轉。國有林場改革穩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不斷完善,經營管理水平明顯提升。全區公益林和國有林區商品林保險實現了全覆蓋。森林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試點取得突破,打破了以往森林資源管理的傳統模式,實現了由實物量到價值量的轉換,有效提升了林業治理能力。
大力發展林業產業,農牧民林業收入明顯增加。通過政策引導、項目傾斜和資金支持,基本形成以林木培育、特色經濟林、林下經濟、灌木原料林、中蒙藥材、森林食品、生態旅游等產業為主導,以“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為利益聯結機制的林業產業發展格局。農牧民人均林業產業收入從2013年的470元增加到2016年的780元。
黨的十九大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確定了路線圖,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突出強調要推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格局。在新時代,內蒙古各級林業部門將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筑牢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為總體目標,建設美麗內蒙古,彰顯內蒙古的底色和價值;以增綠增質增效為基本要求,擴大森林資源總量,提升森林質量和生態服務功能。堅持保護優先,守住林業生態底線;堅持建設為主,夯實林業發展基礎;堅持改革創新,增強林業發展活力;堅持綠色惠民,服務建設小康社會。
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實施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建設。一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繼續推進三北防護林建設、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點工程,堅持分區治理、重點突破,加快推進陰山綠化、黃河廊道綠化等重點區域綠化工程,加強渾善達克沙地、烏珠穆沁沙地重度危害區治理,做好水源涵養地修復保護工作。二是堅持數量質量并重,針對森林質量和造林保存率低的問題,扎實推進森林經營,加強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三是大力推廣塞罕壩經驗,堅持整體規劃、分步推進,穩步推進渾善達克規?;謭鼋ㄔO。四是全力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積極搭建林業投融資平臺,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林業建設,破解建設資金短缺問題。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全面加強生態管理保護,守護好綠水青山。一是嚴格落實紅線保護制度,推進林地、濕地、森林資源生態紅線劃定工作。開展森林資源調查,真正做到林業資源底數清、情況明。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嚴格執行旗縣政府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嚴厲打擊毀林開墾等破壞森林資源行為,確保林地保有量不減少、森林覆蓋率不降低。二是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加強濕地保護管理,推進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等水環境治理,繼續加大自然保護區內工礦企業清理整治力度。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三是嚴格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使天保工程區全面實現休養生息。加強農林、農牧、林牧結合帶和沙緣地帶等生態脆弱地區的生態保護,推進生態脆弱地區生態自然修復和良性循環。四是學習借鑒國家公園試點經驗,在適宜地區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保護自然生態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五是嚴格落實森林草原防火行政領導負責制,加大對高火險地區和受境外火威脅嚴重地區的火源管控,力爭不發生人為重特大火災。積極推廣應用森林防火“五聯”機制建設成果。六是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深化區域性聯防聯治和部門協作,為實現綠色增長提供重要保障。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構建完善的政策體系和制度體系,增強林業發展活力。一是全面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推進“三權”分置,促進林權流轉,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以改革激發林業發展活力,增強林農的獲得感,更好實現生態美和百姓富的有機統一。二是繼續深化國有林區改革,建立健全森林資源監管體制,創新森林資源保護機制,確保2020年前全面完成國有林區改革。三是加快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堅持保護培育森林資源、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國有林場改革方向,著力解決國有林場改革面臨的主要矛盾和困難。四是有序推進森林公安改革,出臺深化森林公安改革實施意見,協調解決制約森林公安發展的機制性、保障性問題。
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助力精準脫貧,努力打造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一是深入推進森林鄉鎮創建工作,在鞏固村屯綠化成果的基礎上,結合環境整治,廣泛推進鄉村綠化、庭院綠化,建設生態宜居的新農村。二是按照“企業加基地、基地聯農戶,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模式,大力發展林沙產業、生態旅游業、經濟林種植業等林業產業,助推農村牧區產業興旺。三是鼓勵農牧民參與林業工程建設、組織參與林業生態保護、開展林業科技示范引領,落實林業惠民政策,發揮林業在脫貧攻堅中的優勢和作用,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
提升質量效益,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一是構建以森林公園為主體,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沙漠公園、森林人家等相結合的森林旅游休閑體系,大力推進森林體驗和康養,發展集旅游、醫療、康養、教育、文化、扶貧于一體的林業綜合服務業。二是推進森林博物館、標本館、科普長廊、生態標識等生態文化設施建設,展示自然生態系統結構及其演化規律,為民眾了解大自然搭建良好平臺。三是堅持紅色基調和綠色主題,加強生態文明文藝作品創作,展示林業生態建設新風貌,吸引更多的人參與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深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共識,不斷深化林業生態文化的精神內涵。
(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廳黨組書記、廳長 牧遠)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