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地方林草動態 > 云南 > 正文 站內導航
[]

黨旗飄揚照七鄉|?滇黔桂邊區革命斗爭的歷史見證——富寧紅軍洞

媒體:文山發布  作者:佚名
專業號:富寧縣林業和草原局 2025/7/3 8:49:32

開欄語

紅土鐫刻忠誠,歲月見證初心。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之際,文山發布特別推出《黨旗飄揚照七鄉》主題專欄,立體呈現黨在文山的壯闊征程。從文山第一個黨支部——灑戛竜支部的建立到富寧革命根據地的星火燎原,從文山全境解放到新時代建設,七鄉大地上的每一道紅色印記,都銘刻著文山各族人民始終與黨同心、與國同行的忠誠信念。本專欄將帶您穿越時空長廊,在文山革命老區的斑駁印記間感受歷史的溫度,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黨史學習基地:富寧紅軍洞。

富寧,滇黔桂邊區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在風起云涌的滇黔桂邊區革命斗爭中留下了無數的遺址遺跡,而其中許許多多或因風雨侵蝕或因生產活動或因城鄉變遷,被歲月泯滅、被人為損壞。唯獨藏于深山之中、覆于草木之下的一個個紅軍洞,抵御了歲月的侵蝕,舊貌不改,向后世默默訴說著那段值得所有人銘記和緬懷的歷史。

龍仇紅軍洞。龍仇紅軍洞位于谷拉鄉龍燈村委會龍仇村小組后山。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由原紅七軍二十一師副師長黃松堅等領導創建了以富寧七村九弄為中心的滇黔桂邊區革命根據地,公開打出紅軍旗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七村九弄的革命烽火,引起了滇桂國民黨當局的恐慌。1935年初,滇桂兩省同時派出桂軍蘇新民部、滇軍尹國華部對“七村九弄”革命力量進行會剿。1935年1月下旬,桂軍蘇新民部進犯九弄中心地帶的龍仇、龍華、龍燈、龍怒一帶。紅軍游擊隊提前得到情報,駐在龍仇的紅軍提前帶著村民在敵軍到來前就到龍仇后山的巖洞隱藏。當敵人搜索到龍巖洞時,紅軍游擊隊用洞內險要的地形地勢同敵人開展戰斗,打了一個下午,敵人都攻不下來,天將黑時,紅軍游擊隊悄悄從另一側出洞,突然從敵后開火,殲敵10余名,敵人眼看情勢不妙,只得狼狽逃走。紅軍利用龍仇巖洞保護了群眾的安全,群眾為紀念紅軍,把龍仇巖洞稱為紅軍洞。

甘屯紅軍洞。甘屯紅軍洞位于富寧縣谷拉鄉甘屯紅軍村右側100多米處,距谷拉鄉政府駐地8公里。甘屯紅軍洞處于九弄石山區與谷拉土山區的結合部,是從谷拉到九弄谷留必經之咽喉要塞,是一個重要的前哨,上可達谷拉,下可達龍燈、谷桃、多貢等村寨,方便與四周聯系,這里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邊區第一次黨代會召開后,紅軍游擊隊把甘屯作為一個重要的前哨,派一個紅軍分隊把守。紅軍為了不擾民,住進了甘屯村旁的山洞,并在外洞口到內洞口100多米長的地段設了四道用石頭砌成的防御工事,平時在外洞生活、學習、議事,危急關頭可撤到內洞隱蔽。在敵人對七村九弄根據地的多次“圍剿”中,紅軍總是憑借甘屯巖洞的天險與敵人周旋,組織群眾帶著主要財物轉移到洞內,使群眾一次次逃過了敵人瘋狂燒殺擄掠的劫難。為紀念紅軍,群眾將該洞命名“甘屯紅軍洞”。

甘邦紅軍洞。甘邦紅軍洞地處富寧縣那能鄉那法村委會甘邦村小組后山的半山腰上,洞口呈不規則菱形狀,洞內有紅軍題字“毛委員萬歲”,洞中有洞,貫穿整座山的小洞口可作暗堡,大洞口設有高2米、長4米的戰壕。1937年3月,云南廣富守軍反動軍閥龍漢斗部隊一個連對甘邦根據地進行圍剿,燒了甘邦、弄言兩個村莊,當時紅軍大隊遠離甘邦,此地只有9名戰士和幾個赤衛隊員,在掩護群眾撤退后,退守后山山洞,并多次粉碎敵人的進攻,敵人彈盡糧絕,狼狽撤退,紅軍取得了反“圍剿”的勝利,因而得名紅軍洞。甘邦紅軍洞是了解紅軍戰斗歷程的重要歷史佐證。

往事越千年,歷史翻新篇。這些散落在崇山峻嶺間的紅軍洞,是黨領導的滇黔桂游擊隊在艱苦條件下頑強斗爭、英勇保護人民群眾的歷史見證。當年的戰火已煙消云散,但滇黔桂邊區革命斗爭歷史功績將永遠銘刻在各族人民的心中。

閱讀 77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