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1月11日訊(記者覃柳瑋)11日上午,《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邊會——濕地保護的東方智慧研討會在線上舉行。來自全國多地的濕地保護專家分享各自的案例,互相學習可借鑒的方法,總結我國濕地保護的成功經驗。
濕地保護的東方智慧研討會在線上舉行。
本次會議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濕地管理司指導,中國綠化基金會、聯合國環境署、世界自然基金會主辦,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湖北省濕地保護基金會協辦。
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多年來,中國高度重視濕地保護和修復工作,把濕地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中國濕地公面積約5600萬公頃,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四。
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以來,中國濕地保護經歷了摸清家底和夯實基礎、搶救性保護、全面保護三個階段。30年來,中國政府帶領社會各界努力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大力推進濕地保護修復,濕地生態狀況持續改善。
中國是全球首個完成三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的國家,目前已擁有國際重要濕地64處,建立了600多處濕地自然保護區,1600余處濕地公園和為數眾多的濕地保護小區。重要濕地得到了有效保護,濕地調查監測體系已初步形成?!稘竦毓s》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執委辦主任孟憲林說:“中國認真履行《濕地公約》,充分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形象,為推進全球濕地保護做出了積極貢獻。”
與會嘉賓做主旨演講。
研討會上,位于武漢的中科院水生所分享的濕地生態修復關鍵技術獲得與會專家的肯定。水生所研究員吳振斌介紹,針對保護與治理中遇到的無法滿足面源污染控制和深度水質凈化、單一技術凈化效率低功能局限、忽視水生植物功能和水生態系統完整性等三大問題,水生所研發出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技術、生態工程組合技術、以水生植被恢復為核心的水體生態修復技術。在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技術方面,中科院水生所是國內發表該領域文章數量最多的機構。
吳振斌說:“我們參與過武漢漢陽六湖濕地工程、大東湖生態水網構建工程、南湖保護修復工程等一大批武漢市的濕地項目。同時,我們還走出湖北,參與了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人工濕地、杭州西湖水生態修復、海南人工濕地等濕地項目。目前,水生所研發的濕地生態修復關鍵技術已推廣應用到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
在嘉賓論壇環節,黑龍江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福建閩江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蘇鹽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杭州西溪濕地國家濕地公園、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等機構和組織的代表也分享了各自的保護成果與經驗。
中國綠化基金會秘書長陳蓬將會議討論出的東方智慧總結為七個方面:自然恢復為主,人工手段為輔;優化保育措施,加大管護力度;強化專業培訓,壯大人才隊伍;兼顧保護與發展,促進“兩山”互動;依托科技進步,勇于開拓創新;注重開放合作,加強多方交流;廣泛組織動員,開展自然宣教。“大家的發言展示了東方大國濕地保護的智慧成果,將為推動全球濕地保護貢獻中國力量。”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