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梅原產自中國,栽培歷史最早可追溯于北魏時期,至今有千余年。因為花朵形似梅花、花瓣質地似蠟、在臘月盛開,蠟梅由此得名。著名南宋詩人范成大在《梅譜》中,從形態上把蠟梅品種分為“狗蠅”、“磬口”、“檀香(素心)”三大類。
時值元宵佳節后的周末,2月15日國家植物園誠摯邀請你加入一場關于蠟梅的植物自然觀察之旅!課程由蠟梅品種分類、蠟梅自然觀察、蠟梅植物畫三部分組成。
本活動無需任何繪畫基礎,只要有一顆熱愛自然的心,就請來報名參與活動吧!
活動主題
植物園里的自然觀察課——古蠟梅
活動時間
2月15日(周六)上午9:30-11:00,請于9:20前到達科普館林奈教室簽到
活動地點
國家植物園科普館林奈教室
活動內容
1、蠟梅品種分類
2、蠟梅自然觀察
3、蠟梅植物畫
招募對象
7-12歲親子家庭,1大帶1小,限額12組家庭。
報名系統將于2月13日15:00開啟,2月15日8:00報名截止。報名結束后系統自動關閉,不再開放。識別下方二維碼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跳轉到報名系統。
1.報名時請準確填寫各項信息,點擊提交后系統會顯示臨時聯絡微信群二維碼,請務必識別加入,便于獲取活動相關詳細通知信息。
2.活動現場僅限報名成功人員憑簽到二維碼簽到入場,其余人員均不能進入場地,私自轉讓名額無效。
3.本次活動免費,公園門票需自理,請您關注國家植物園微信公眾號,按照個人需求自行預約購票,入園后按指定時間、地點集合,活動現場聽從工作人員安排。
4.教室內不能飲食,不要隨意走動,保持課堂安靜,請按照場館要求參與活動。
5.活動過程中會拍攝照片資料,用于后期宣傳、總結等工作,報名參與的公眾默認同意該活動中的肖像使用權。
6.建議您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請安排好時間,提早出門,避免遲到。
7.如活動時間遇到極端天氣或其他不可避免因素影響,活動有可能推遲或取消,請以群內信息為準,給您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
2月9日上午,在我國傳統佳節元宵節即將到來之際,結合元宵節賞花燈的節日習俗,國家植物園科普館特別選取“花燈”主題,開展了“印記自然之美:賞‘燈籠’花,做植物花燈”親子活動。共有10組親子家庭參與。
活動第一個環節,老師以理論課堂的形式向參與者介紹了外形酷似燈籠或名字與燈籠有關的植物。第二環節,參與者以親子協作形式,利用各種壓花花材,制作了屬于自己的元宵節植物花燈。
資料提供丨覃舒婕 付佳楠
編輯丨孟沁蓓
審核丨陳紅巖 陳雨 王昕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