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評論 > 歷史評論 > 正文 站內導航
[]

濕地被破壞的原因分析

媒體:網易博客  作者:網絡
專業號:碳匯資訊 2014/3/30 20:25:33

  人為破壞----近年來由于濕地圍墾、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濕地環境污染、濕地水資源過度利用、大江大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設、泥沙淤積、海岸侵蝕與破壞、城市建設與旅游業的盲目發展等不合理利用導致濕地生態系統退化
  中國濕地資源的退化及其原因分析----造成濕地面積縮小,水質下降、水資源減少甚至枯竭、生物多樣性降低、濕地功能降低甚至喪失。因此迫切需要對濕地進行保護、恢復和重建。濕地保護主要依靠立法,并建立自然保護區。我國自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后,在全球環境基金、世界銀行、世界自然基金會和聯合國環境保護署等國際組織的支持下,開展了一系列提高履約能力的全國性工作。編制了《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成立濕地國際——中國項目辦公室、組織申報國際重要濕地等等。至1999年12月我國己經建成了926個自然保護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24個,省級392個,市級84個,縣級326個)、173個重要濕地。

  破壞因素----幾百年來,濕地遭到了嚴重破壞。雖說濕地干涸是自然進程的必然結果,但當前不少濕地的迅速消滅與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有重大聯系
(1)土壤破壞是破壞濕地的一大因素。人類不合理使用土地,導致了土壤的酸化與其他形式的污染,這嚴重破壞了濕地內的生態環境;
(2)環境破壞。比如水污染、空氣污染。這一類污染造成了水體營養化、石油泄漏污染等重大破壞,導致成千上萬的水生物及鳥類的死亡;
(3)圍湖、圍海造田。這一類經濟活動會直接地減少濕地面積。比如我國洞庭湖。當今地洞庭湖面積與幾百年前的形成鮮明對比;
(4)河流改道。這一類工程雖說大大地對農業生產做出了貢獻,也對防洪工作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卻影響了河流對濕地的水量補給作用。比如我國的一些河流截彎取直工程,就破壞了一些湖泊。

閱讀 2632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