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治沙模式向智能化、無人化、精準化方向深度轉型
智能三壓草簾沙障鋪設機器人投入治沙作業
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新華林場及磴口縣劉拐沙頭的沙地上,一臺由中國林科院哈爾濱林機所牽頭、聯合河南洛陽映山紅拖拉機廠、中國林科院荒漠化所共同研發的“智能三壓草簾沙障鋪設機器人”投入治沙作業,展現了卓越的自主化水平和高效的作業能力。
“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區沙化土地廣、治理難度大、自然條件嚴酷,傳統人工治沙模式在效率、成本及工程質量上均已顯現瓶頸。為從根本上提升治沙效能,研發團隊將核心攻關方向鎖定在智能化與無人化作業,通過前沿技術集成,實現標準化、高效率、低成本的機械化治沙新范式,在智能化沙害治理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此款智能三壓草簾沙障鋪設機器人的先進性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北斗賦能與云端協同的無人駕駛控制系統。該機器人搭載了高精度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實現了厘米級的路徑規劃與自主循跡作業,真正邁向“無人駕駛”治沙。更值得一提的是,該系統與防沙治沙裝備監管調度系統深度融合,構建了強大的終端協同控制網絡。操作人員不僅能通過智能手機App、平板電腦或專用工業遙控器進行遠程監控與基本指令下達,還能依托云平臺進行作業任務的智能規劃、設備狀態的實時診斷以及作業數據的云端管理與分析。這種“云—端—機”一體化的智能控制,賦予了設備前所未有的自主作業與精細化管理能力。
二是創新的三行同步壓草與高效鋪設技術。機器人的核心作業單元采用了獨特的“三行同步壓草”技術,相較于傳統單行或雙行鋪設設備,其作業效率實現了指數級提升,是普通機械鋪設速度的3倍,人工鋪設效率的10倍以上。該機器人鋪設的草簾,可靈活選用多種草本材料(配合草簾編織設備可實現材料優化利用),草簾間連接緊密,能更有效地抵抗風蝕,顯著提升沙障的穩固性和持久性。同時,其鋪設深度可根據沙層特性在10至20厘米范圍內進行程序化、高精度動態調節,確保在不同地質條件下均能達到良好固沙效果,有效降低了沙障鋪設成本并緩解了季節性用工壓力。
三是與洛陽映山紅聯合打造的高適應性特種履帶底盤。智能三壓草簾沙障鋪設機器人的成功應用,不僅為大規模、高標準的防沙治沙工程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更展示了融合北斗導航、無人駕駛、云計算及特種底盤技術的集成創新威力。此項成果的推廣,將進一步推動我國治沙模式向智能化、無人化、精準化方向深度轉型,為打贏“三北”工程攻堅戰、構筑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貢獻核心科技力量。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