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全國林草動態 > 林草熱點聚焦 > 正文 站內導航
[]

大漠長河展新卷——“三北”工程攻堅戰紀實

媒體:中國改革報  作者:內詳
專業號:日月峽資訊 2025/6/5 13:14:00

當下,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合龍”時種植的玫瑰花競相綻放,空氣中到處彌漫著玫瑰花的芬芳。2024年11月,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全長3046公里的綠色阻沙防護帶實現全面鎖邊“合龍”?;ㄩ_漠上,綠鎖黃沙,成為我國積極推進荒漠化治理,全力擴面增綠的生動寫照。

與改革開放同步實施的“三北”工程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標志性工程。4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無數建設者不懈奮斗,創造了“荒漠變綠洲、荒原變林?!钡纳鷳B奇跡。

2023年6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發出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的動員令。

“三北”工程攻堅戰全面打響兩年來,各部門和三北地區堅持系統觀念,強化要素保障,推動聯防聯治,創新機制模式,加強科技支撐,北疆綠色長城更加牢固,生態安全屏障功能日漸完備。

如今,行走在三北大地,從新疆和田的綠洲鎖邊到塞罕壩的百萬畝林海,從毛烏素沙地的“綠進沙退”到庫布其的“光伏藍?!?,這條橫跨13省區市的綠色長城,正以世界驚嘆的生態奇跡,回答著“人與自然如何共生”的永恒命題。

規劃引領 一張藍圖繪到底

按照《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總體規劃》,“三北”工程從1978年開始到2050年結束,歷時73年,分三個階段八期工程進行。2021年至2030年是第三階段六期工程建設期,是鞏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關鍵期,也是推動“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

“不怕黃河決了口,就怕沙漠手拉手”。三北地區涉及八大沙漠、四大沙地,7個強風蝕區、34個風沙口,3條主要沙塵暴路徑區,是我國主要的沙塵源區。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初,三北地區沙漠化土地曾以每年21萬公頃的速度擴展,年風沙日數長達80天以上,流沙壓埋農田、牧場、水庫,切斷鐵路、公路,制約著三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嚴重干擾了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構成嚴峻挑戰。1978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在三北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點地區建設大型防護林的戰略決策,這就是“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

“三北”工程實施47年來,一代又一代工程建設者們在萬里風沙線上前赴后繼、接續奮斗,造林護綠、治沙止漠,累計保留造林面積4.8億畝、治理退化草原12.8億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7億畝,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從1977年的5.05%增至目前的13.84%,61%的水土流失面積得到有效控制,黃河流域植被覆蓋“綠線”向西移動300公里?!叭薄惫こ虨槿蚧哪卫硖峁┝恕爸袊涷灐?,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探索出“中國方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明確將“三北”工程建設提高到國家重大戰略,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任務新要求。

三北地區生態系統本底薄弱,沙化土地面積大、分布廣、程度重、治理難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變,水資源、勞動力等要素保障約束也日益突出。隨著“三北”工程的深入推進,工程建設內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公眾對良好生態和高品質生態產品的需求水平越來越高,工程建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也越來越多。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入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事關我國生態安全、事關強國建設、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薄傲幱?0年左右時間,打一場‘三北’工程攻堅戰?!薄耙獔猿窒到y觀念,扎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薄耙y籌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保護修復,加強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協調和管理,著力培育健康穩定、功能完備的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系統?!绷暯娇倳洖榇蚝谩叭薄惫こ坦詰鹈鞔_了總路徑。

頂層設計、統一謀劃,上下聯動、系統布局。

2023年6月以來,各地各部門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不斷完善政策機制,強化協調配合,統籌指導、協調推進相關重點工作。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國家相關部門和三北地區各省區加強謀劃、周密組織,統籌推進“三北”工程攻堅戰。

國務院建立由13個部門組成的“三北”工程協調機制,明確相關部門重點任務和責任分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的意見》,明確攻堅戰主攻方向和戰略任務。

“三北”工程攻堅戰重點是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科爾沁、渾善達克兩大沙地殲滅戰,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三大標志性戰役。

三大標志性戰役涉及的區域占工程區總面積的66.59%,是我國主要沙漠邊緣和腹地、上風口和下風口、沙源區和路徑區的集中分布區,全力打好三大標志性戰役,關乎未來10年鞏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和推動“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的成敗。

堅持重點攻堅,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工作提升,是生態修復的重要方法論。

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家林草局等部門聯合印發《三北工程六期規劃》,錨定10年攻堅目標,系統部署了三大標志性戰役的戰略任務與項目布局。

“三北”工程區各省委、省政府陸續召開動員會,發起攻堅戰總動員令,攻堅熱度持續升溫。河北、內蒙古、山西、甘肅、寧夏、新疆、青海等省區均發布關于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的總林長令;遼寧、內蒙古兩省區研究出臺省級實施方案,制定作戰圖,明確攻堅目標;新疆提出“南鎖、東擴、北增、西護、中阻”中長期目標及“一圈、兩區、三線”布局,率先出臺支持阻擊戰的九條措施;甘肅出臺1個意見、修編2個規劃、制定2個方案、實施N個項目,率先出臺支持阻擊戰的九條措施;青海制訂三年攻堅行動方案,提出“2 1 12 N”總體布局。

各地抓住系統治理這一“牛鼻子”,因地制宜、綜合施策。一場波瀾壯闊的生態治理行動在三北地區全面鋪開。

向最難處攻堅,在精準處發力,“三北”工程有關部門和地區強化要素保障,加大治理力度。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林草局等部門和三北地區統籌抓好“硬投資”和“軟建設”,為打贏三大標志性戰役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果說長遠謀劃是“三北”工程壓茬推進的重要引領,那么持續投入,則是“三北”工程落地生根的支撐力量。

自2024年起,“三北”工程被國家發展改革委納入“兩重”建設范圍,已下達超長期特別國債和中央財政資金577億元,全面推動三大標志性戰役在重點區域落地實施。

各地區創新多元投入機制,安排資金予以支持,推動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內蒙古通過設立防沙治沙基金、成立基金會、開展公益治沙等方式自籌資金112億元,統籌用于各地開展防沙治沙;新疆每年安排10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新增防沙治沙項目;甘肅出臺財政支持“三北”工程建設25條落實措施、科技支撐荒漠化綜合治理13條措施,提供資金、項目建設用地用水、農田防護林建設、監測評價、綠色金融等要素保障。

在“三北”工程攻堅戰中,各地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以水定綠,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造管并舉、保護修復并重。

兩年來,內蒙古以日均治沙6萬畝的速度刷新了防沙治沙紀錄,遼寧在科爾沁沙地南緣筑起一道綠色屏障,北京城市生態安全韌性進一步增強,河北完成建設任務972萬畝,山西沙化土地實現基本治理……“三北”工程區傳承弘揚“三北精神”,創新體制機制,突出治理重點,全力鏖戰沙海,完成各類建設任務超1億畝,三大標志性戰役取得重要成果,三北大地綠色版圖不斷擴展。

系統協同 聯防聯控“一盤棋”

推進“三北”工程建設,唱“獨角戲”不行,只有奏響“大合唱”才能打贏攻堅戰。

加大“硬投資”的同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著力完善體制機制,抓好“三北”工程配套“軟建設”。

兩年來,告別單打獨斗,“一盤棋”防治在三北地區加速落地。

各地強化聯防聯治,打破行政區劃界限,統籌沙源區和路徑區、上風口和下風口、流域左右岸協同治理,統籌實施封禁保護、造林種草、荒漠植被修復、生態輸水、風電光伏等治理措施。

“強化聯防聯治的關鍵就在于運用系統思維,開展全域治理、全面治理?!敝袊謽I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長盧琦說。

國家林草局印發聯防聯治指南,劃定10個聯防聯治重點區域。各地以聯防聯治方式推進科學治沙,加強跨省區和區域間協同合作。

三大標志性戰役中,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是重中之重。黃河“幾字彎”地跨華北、西北,包括內蒙古、山西、陜西、寧夏、甘肅五省區。區域內分布著庫布其、烏蘭布和、騰格里、毛烏素等沙漠沙地。攻堅戰打響以來,五省區堅持防沙治沙“一盤棋”,為黃河“幾字彎”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生態支撐。

同題共答、同向發力。黃河“幾字彎”攻堅戰,首次實現蒙晉陜甘寧五省區協同作戰。內蒙古、寧夏等聚焦黃河流域主要沙頭、岸線流沙治理,阻沙入黃,布局重點項目,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聯動,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

毛烏素沙地周邊的甘肅慶陽、陜西榆林、內蒙古鄂爾多斯、寧夏石嘴山和吳忠等四省區五市啟動毛烏素沙地聯防聯治,合力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力爭到2030年毛烏素跨界鎖邊林草防護體系基本建成。

科爾沁、渾善達克殲滅戰,重點是通過林草植被建設,統籌退化林修復、退化草原修復、河湖濕地保護與修復,最終實現區域可治理沙化土地全覆蓋,將土地起沙塵面積降至最小。

科爾沁、渾善達克兩大沙地,是距離京津地區最近的天然風沙源,毗鄰東北黑土地,涉及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五省區。殲滅戰的勝利,對于護衛京津冀城市群、保護東北黑土地和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在科爾沁和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片區,遼寧、內蒙古兩省區協同打造科爾沁沙地南緣跨省區鎖邊林草帶,內蒙古、河北兩省區合作開展生態治理,力爭消除斷檔盲點、實現綠色連片。

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片區涉及內蒙古、甘肅、青海、新疆等四省區,是我國北方風沙活動最為頻繁、災害最為嚴重的沙塵源區,這場阻擊戰就是要加強重點風沙口治理和跨境沙源地治理,加強綠洲外圍和沙漠邊緣防風固沙林草帶建設,確保沙源不擴大、不擴散。

2023年9月,甘肅、內蒙古兩省區簽署協議,共同維護跨界區域生態安全。2024年4月,民勤縣與相鄰的阿拉善右旗簽訂跨區域聯合防沙治沙合作框架協議。

2024年10月21日,新疆、青海簽訂《青新荒漠化防治和“三北”重點生態治理工程聯防聯治合作框架協議》,建立青新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交界區域聯防聯治合作機制。

2024年11月,塔克拉瑪干沙漠實現鎖邊“合龍”,為下一步全面系統治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年,新疆將啟動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綜合治理,用24個續建項目、14個新建項目、17個儲備項目編織成更加嚴密的防護網。

在聯防聯治的過程中,各地信息共享、技術交流、資源互補,形成了強大的治沙合力。

“打破行政界限,建立聯防聯治機制,集中資源和力量統一規劃和實施,是推進系統治理的必然要求,也提升了治理成效?!眹伊植菥治鞅比A北東北防護林建設局局長劉冰說。

如今,六期工程攻堅正酣,在跨部門、跨區域的協同推進下,這道橫跨西北、華北、東北的“綠色長城”正加速延伸,荒漠化土地重現綠意。

改革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久久為功,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措施,持續不懈推進‘三北’工程建設”。

各地針對工程建設中的難點、堵點、卡點問題,大膽探索,改革開路,不斷創新工作體制機制。

陜西健全完善行政審批聯席會議制度、實現“并聯審批”,做到一個建設項目同時涉及占用林地、草地、濕地或自然保護地的行政審批事項時“一體化研究、一站式服務”。探索推行重大項目“容缺受理”審核機制,啟動實施“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即報即審”服務,使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審核審批時間從原來的20個工作日縮短至5個工作日辦結,極大地縮短了審批周期,大幅度提高審批效率。

三大標志性戰役中,“兩個半”的戰役在內蒙古。內蒙古充分發揮林長制作用,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建立五級書記抓治沙工作機制,推廣機械治沙、科技治沙和“以路治沙”模式及省際、盟市間聯防聯治模式,超額完成“三北”工程年度任務。充分發揮林長 重點工作機制作用,持續推動林草重點工作落實,促進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

新疆是我國沙漠面積最大的省區。過去,新疆治沙由林草部門主抓,現在,發改、林草、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水利、農業農村、能源等各部門一齊上陣。新疆堅持治沙、致富相結合,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鼓勵引導林農以入股、托管、合作等形式流轉林地,增加林農收益。

河北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不斷增強生態系統功能和產品供給能力,拓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路徑,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

青海圍繞全省12個防沙治沙阻擊點,組織50余名專家學者和基層工作者,涉及荒漠化防治、水土保持、森林培育、草原修復治理、經濟林栽培、鄉土樹種繁育、林草機械研發等領域,建立重點工程“四級”專家聯動機制,助力打好阻擊戰。

在提升林草要素保障效能的同時,各地引導央企、國有林場參與工程建設。

三峽集團在渾善達克沙地南緣開展防沙治沙,一期工程36.3萬畝、投資3.37億元,2024年治理9.3萬畝,2025年將完成13萬畝。

新疆明確大企業、大集團、農牧民是防沙治沙主體,鼓勵“誰造林誰所有、誰開發誰受益”,出臺政策保障治沙主體利益,中鐵建、中電建、中廣核、國電投、三峽集團、新華水電、新疆中煤等一批大型央企、國企光伏治沙項目先后落地。

內蒙古推行“國有林場 ”機制,探索建設成果由國有林場代管,通過“場外辦場”“場外管林”等管護方式,提升生態建設成果管護質效。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經司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三北”工程六期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與此前相比,已由單一防護林建設轉向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由擴綠增量轉向提升林草資源總量和質量,由各地區分散治理轉向區域聯防聯治,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科學賦能創新治理新路徑

生態治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當前,我國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雖然呈現出“整體好轉、改善加速”的良好態勢,但沙化土地面積大、分布廣、程度重、治理難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變。近兩年,受氣候變化異常影響,我國北方沙塵天氣次數有所反彈?,F實表明,我國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勢依然嚴峻。防沙治沙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反復性和不確定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科學治沙,全面提升荒漠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兩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支撐作用全面提升荒漠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在三大標志性戰役中,聚焦沙化土地治理、荒漠化土地綜合治理、困難立地植被恢復等制約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的難點、堵點、卡點問題,創新應用新模式、新機制、新技術。

內蒙古赤峰市地跨科爾沁、渾善達克兩大沙地,是沙地殲滅戰的核心“陣地”,對于防止兩大沙地漫延“握手”具有重要意義。內蒙古自治區沙地殲滅戰的第一槍,就在赤峰打響。

翁牛特旗是赤峰市境內沙地分布最廣、面積最大、沙化最重、治理最難的地區。近年來,當地始終堅持“交通先行”,采取“以路治沙”模式,依托穿沙道路對沙地實施分割治理,既改善了沙區交通條件,又提高了治沙成效。翁牛特旗林草局副局長烏華說,“今年將完成生態治理103萬畝,不斷提升沙地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守護好來之不易的治理成果?!?/p>

內蒙古達拉特旗“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連片的光伏板隨黃沙起伏,鋪陳排開,匯成一片藍色的海洋。在黃河“幾字彎”南岸、庫布其沙漠北緣之間,一座綿延400公里、平均寬5公里的“光伏長城”正在崛起。

2024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動“三北”工程標志性戰役取得重要成果,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2025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文件,再次提出探索沙戈荒基地和水風光基地一體化協同調用機制。作為全球最大的“沙戈荒”光伏基地之一,達拉特旗這一工程不僅是我國“三北”工程攻堅戰的核心戰場,更實現了生態修復與清潔能源生產的雙贏。

在新疆于田縣英巴格鄉示范基地,一望無垠的沙丘連綿起伏,最高處可達20多米,沙丘的坡面由草方格固定,沙丘平面則種著梭梭和胡楊等植物,從低到高分割成梯田的形狀。于田縣副縣長努爾艾合買提·依孜巴克告訴記者,這是于田人民因地制宜探索出的“梯田”治沙新模式。

于田縣是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主戰場之一,過去,于田縣每年有200多天都籠罩在沙塵之中,新鋪設的草方格往往在風沙襲擊時就被淹沒。這種“梯田”治沙新模式能更好地固定沙土,為植被的恢復和生長提供條件,從而實現固沙、綠化的雙重目標,還可以大幅降低治沙成本。

隨著科學治沙、科學造林等理念興起,大量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和科研力量投身防沙治沙中。

被譽為“中國魔方”的“草方格”沙障就誕生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沙坡頭區,確保了中國首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的暢通,并把沙漠向后逼退25公里。沙坡頭鐵路治沙模式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向各國推廣,成為中國最早向世界輸出的治沙方案。

方形的草方格如同一條金色鎖鏈,牢牢鎖住隨風流動的黃沙,是“三北”工程建設中工程固沙的首選技術。

沙坡頭區長流水村的沙丘上,中衛市國有林業總場總工程師唐希明熟練地給記者演示植物草方格扎制過程。

他先將不短于60厘米的麥草橫放在1米見方的沙丘邊上,然后用手里的工具將麥草攔腰用力插入沙層約15厘米處,草的兩端自然翹起合攏,牢牢地直立在沙地上。依次密密地扎滿四邊,形成完整的草方格。

“在扎好的草方格中播撒耐旱沙蒿、沙米、沙打旺等草種,通過風的作用力把種子吹落到草方格四周。種子遇自然降雨發芽生長后可形成天然的植物草方格,從而達到永久固沙效果,有效提高植被覆蓋度?!碧葡C髡f。

經唐希明改良后創造的植物草方格模式,已經在全國大面積投入使用。與之前的草方格相比,使用壽命大大增加,甚至達到永久固沙的效果。

“以前,持續干旱經常讓新栽苗木成片枯萎,我整日都在琢磨,怎樣才能讓苗木在荒漠中扎根存活?!碧葡C靼l明的“水分傳導式精準型沙漠植苗器”,被林業工人形象地稱為“沙漠注射器”。借助這一工具,一株株幼苗便能迅速穿透干燥堅硬的沙層,穩穩扎根到50厘米深的濕沙層中,使植樹成活率超85%。曾經日均種植800株的紀錄,如今被刷新到1600株,勞動效率提高50%,生態治理成本也大幅降低。

新裝備新技術新成果賦能防沙治沙,讓科技治沙模式內涵更加豐富。

河北塞罕壩地處渾善達克沙地前沿,從茫?;脑矫Я趾?,塞罕壩的綠水青山見證著半個多世紀的滄桑巨變。塞罕壩機械林場先后榮獲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和防治荒漠化領域最高榮譽“土地生命獎”,成為全球環境治理的“中國榜樣”。

三代造林人讓塞罕壩的綠色傳奇得以續寫。老一輩的造林者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播下了希望的種子,用熱血和汗水鑄就了生命的奇跡。如今,新一代的務林人正積極探索新技術、新應用,以科技力量續寫塞罕壩的綠色傳奇。

在塞罕壩機械林場最高點的“望海樓”,一個外形酷似“大喇叭”的儀器在操作員的調試下緩緩轉動,準備向天空發射強聲波,增加降雨量。這個“大喇叭”是塞罕壩機械林場和清華大學聯合開展的科研示范項目——旋笛諧振式發聲系統,具有氣象監測預警、聲波增雨、防控雨凇等功能。發射的強聲波到達云層之后,會加強小雨滴進行相互結合并碰撞,從而達到有效降水。

神奇的“大喇叭”能增加降雨量,數字孿生的“云上森林”展現生態之美,防火“智慧大腦”保障林場安全,“行走的地圖”助力精準管理,而林業碳匯交易則以綠色為標的推動可持續發展。從微創新到新科技的引進,再到完整的物聯網智能監測系統,新質生產力正推動塞罕壩機械林場向更高質量發展。

在庫布其沙漠、烏蘭布和沙漠等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核心區域,機械化治沙已成為主導力量,機械設備及裝置作業占比超50%,高效完成了大面積的沙障鋪設、植被恢復等任務。多功能沙障鋪設機械作業效率比人工提高了10倍以上,為“三北”工程攻堅戰探索了一條機械裝備服務新路子。

運用新方法、新技術、新手段、新產品,推動荒漠化防治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智慧密集型轉變,為“三北”工程注入新活力。

科技治沙正讓“三北”工程這道綠色長城更加堅固。

“三綠”并舉深度融合生態產業

“三北”工程不僅是一項生態治理工程,更是將區域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幸福緊密結合起來的綜合性戰略規劃。

2024年4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綠化祖國要擴綠、興綠、護綠并舉。三北地區是國土綠化的主戰場,要把更多力量集中到“三北”工程建設上來,筑牢北疆綠色長城。

在2025年的植樹現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三綠”并舉、“四庫”聯動,并進一步要求做到“三個更加注重”?!疤豳|”“興業”“利民”是其中的關鍵詞。

如何擴綠?以水定綠、適地適樹、喬灌草一體,科學開展造林種草治沙和老化退化林改造修復,確保種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實現數量質量雙提升。

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三北地區水資源嚴重匱乏,“三北”工程攻堅戰堅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以水定綠,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保護和修復并重,治沙、治水、治山協同,加大聯防聯治力度,合力攻關,提升治理整體成效。

新疆提出了因地制宜、以水定綠的治沙策略,在水資源條件相對好的區域,優先采用生物治沙方式;在水資源條件相對匱乏、遠離綠洲的區域,主要采用光伏治沙;在不具備水資源條件、光伏鋪設條件也達不到要求的地方,主要以工程治沙為主。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打破項目行政界線,統籌實施護山改田、節水保湖、造林增草、治沙用沙等綜合項目,集中實施一批標志性綜合工程。

陜西榆林市林木保存面積從60萬畝增擴到2360萬畝,林木覆蓋率從0.9%提升至36%,860萬畝流沙基本得到治理,年均流入黃河的泥沙量從5.13億噸降至2.12億噸,將陜西綠色版圖向北推進400公里。毛烏素沙地治理模式被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譽為“中國乃至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跡”。

河北邯鄲市實施“引喬入灌”造林工程,完成造林6130畝,不斷增厚“綠色家底”。

如何興綠?推動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更好聯動,實現工程建設“含綠量”和“含金量”同步提升。

“三北”各地積極發展以林下經濟、中藥材、經濟林果、沙漠旅游等為重點的綠色產業,推進沙區美、百姓富。

據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王興東介紹,這些年來,從一窮二白到欣欣向榮,白芨灘逐步發展起特色林果、沙地蔬菜、林下養殖場、研學教育等四大支柱產業,真正實現了沙漠綠、職工富、場子活的目標?!耙粤逐B人、以林養林”的探索實踐,是白芨灘人書寫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最好印證。

當下,白芨灘啟動了新一輪“抓產業、促增收”行動,進一步發揮綠色資源、精神財富優勢,積極探索沙產業發展新賽道。王興東表示,既要防沙之害,又要用沙之利,如何通過科技打通“兩山化”路徑,探索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是白芨灘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三北地區以改革思維和創新理念大力推進生態產業化,加快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政策舉措,不斷拓寬“以綠生金”“養綠引金”“點綠成金”的渠道,努力把更多生態財富變成經濟財富,讓生態優勢源源不斷轉化為發展優勢。

森林質量提升,帶動了固碳能力增強,綠樹變活錢,“碳庫”變“錢庫”。

河北承德市加快推進林業碳匯開發,推動塞罕壩集團成為全省首家降碳產品核證機構,實現“含綠量”和“含金量”的同步提升。張家口市將林業碳匯資源納入“雙碳”工作總體布局,啟動全國最大林業碳匯開發項目,將全市475萬畝新造林開發為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林業碳匯項目(CCER)。

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工程的“最后一公里”,玫瑰花苗扎根沙丘,為長達3046公里的綠色屏障畫上了浪漫句點。

沙漠玫瑰耐旱性強,根系深入土壤可以有效減少沙土流動,是很好的固沙植物。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玫瑰種植面積達7.2萬畝,在這里,玫瑰是防風固沙的“生態衛士”,也是助農增收的“致富花”。于田縣以花為“媒”,激發鄉村振興活力。一朵朵玫瑰花被加工成玫瑰花茶、花醬、精油,構建起從培育、種植、采摘到加工、收購、生產的全產業鏈。

“三北”工程惠及的是人,依靠的也是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于田縣木尕拉鎮友誼村村民阿斯亞·買吐爾送用鏟子小心翼翼掘開沙層,將一根根粗壯飽滿的肉蓯蓉從沙中緩緩挖出。

“我現在一天能挖150公斤肉蓯蓉,掙300元?!彼χf。

肉蓯蓉是一種寄生在梭梭根部的植物,被稱為“沙漠人參”,在新疆廣泛種植。梭梭是新疆荒漠化治理的重要植物。梭梭接種肉蓯蓉的產業模式,是當地實現治沙與致富雙贏的好方法。

據努爾艾合買提·依孜巴克介紹,目前,于田縣已完成生物治沙面積33.5萬畝,主要種植紅柳、梭梭、玫瑰花、紅棗、肉蓯蓉等兼具抗旱特性與經濟效益的植物,串聯起種植、加工、銷售產業鏈,受益群眾達3.2萬人,穩定吸納就業人口2800余人,人均月工資達3000元以上,昔日“沙窩窩”變成“金窩窩”。

寧夏緊緊圍繞枸杞、釀酒葡萄等特色產業,推廣沙生灌木資源利用,發展森林康養等新興朝陽產業,有序推進“光伏 ”治沙模式,防沙之害、用沙之利。

今年“五一”假期,在沙坡頭旅游景區,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腳踏細軟黃沙,盡情體驗“大漠飛天”高空觀景、沙漠沖浪等特色項目,玩得酣暢淋漓。沙坡頭火熱的沙漠旅游成為善治沙善用沙的生動體現。綠洲長河沙漠同框,造就人與沙和諧共生的神奇美景,讓“流量”攀升、“留量”持續成為可能,為眾多沙漠景區創造了發展新機遇。

目前,攻堅戰實現綠富同興以綠生金的理念日漸深入、模式更加豐富、機制愈加成熟,富民惠民成效愈加凸顯。

如何護綠?加強林草資源保護,嚴格落實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做好森林草原防火、防蟲等災害防控,鞏固來之不易的生態建設成果。

兩年來,三北各地采取保護和修復措施,有效解決草原過牧、林牧矛盾問題,持續提升草原生態質量。

內蒙古率先試點,“疏、管、轉”三管齊下,解決草原過牧問題,推動試點旗縣草畜平衡指數全部降至10%以下,全區休牧期平均違規放牧率降至16.45%、禁牧區平均違規放牧率降至7.83%。

2024年,山西在云州區、右玉縣、懷仁市、河曲縣推行禁牧輪牧休牧試點,在信息化監測、圈養補貼、產業轉型等方面先行先試,以點帶面推動林牧協調發展。

新疆突出火災源頭治理,嚴格火源管控,扎實推進防火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水平,加快構建“衛星遙感 無人機巡檢 視頻監控 地面巡護”為主要支撐的“天空地”一體化森林草原防火預警監測感知系統,逐步實現對重點火險區全方位、全天候監控。

5月28日,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現場推進會上指出,“三北”工程正處在全面推進、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必須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到2027年底前,爭取完成六期規劃70%以上的任務,三大標志性戰役主體任務基本完成;到2030年,爭取全面完成六期規劃任務,三大標志性戰役取得更明顯成效。

以打好打贏三大標志性戰役為重點,“三北”工程建設者們堅決錨定“三綠”并舉、“四庫”聯動、提質興業利民目標,馳而不息、勇擔使命,守護好祖國北疆生態。

替河山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叭薄惫こ淌瞧袷澜缟献畲蟮纳鷳B工程,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在我國北疆筑起了一道綠色長城,也鑄就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鍥而不舍、久久為功的“三北精神”,不僅為中國生態治沙增添了璀璨的一筆,讓綠色的傳承在祖國大地上生根、開花、結果,也為全球沙漠化治理貢獻了寶貴的中國經驗。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叭薄惫こ探ㄔO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讓綠色成為美麗中國最鮮明、最厚重、最牢靠的底色,三北大地上的人們正在奮力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篇章。(記者 王健生 袁 琳 田新元 陳薈詞)

閱讀 590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