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李山已被成功打造成旅游觀光帶。彰武縣委宣傳部供圖
昔時大漠沙如雪,今朝林稻浪千重。
彰武縣,曾有“遼寧沙窩子”之稱, 全縣總面積的96%為沙化土地。 “無風三尺土,有風日點燈”“一碗米、半碗沙,五步不認爹和媽”,風沙肆虐如魔龍席卷,沙丘流動前鋒距沈陽不到百公里。
胸懷家國,不懼千難萬險。心系人民,志可戰天斗地。彰武縣被稱為新中國科學治沙的起點。保衛戰、阻擊戰,進而殲滅戰,一代代彰武人誓守家鄉,以愚公移山的毅力發動了一次次的治沙之戰。
治沙七十載,彰武人矢志不移、永不退縮,誓將沙洲變林海。從一棵樹到一片林海,現如今,揚沙天氣由1953年的43天下降到近年來的5天?!吧剿痔锖萆场鄙鷳B草原綜合體已成彰武獨特風景。
治沙七十載,彰武人默默無聞、甘于奉獻,塞上終成魚米鄉。糧食產量從0.8億公斤提高到近幾年的11億公斤左右,并成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彰武大米、彰武沙泉魚、彰武地瓜花生黑豆等都成為了金字招牌。
七十載前赴后繼凝聚的治沙精神已內化成為彰武人心靈深處的一種“精神密碼”,在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并匯聚成新時代彰武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彰武縣守住生態建設底線,走出一條具有彰武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以樹擋沙、以草固沙、以水含沙、以光鎖沙。彰武形成系統治沙模式的同時,還找到了“生態、經濟、民生”的利益平衡點。
“變廢為寶,點沙成金”。彰武鑄造用硅砂產量占全國總量10%,覆膜砂產量占全國7%,是集 “中國鑄造用砂產業基地”等五大“國”字號于一身的“中國砂都”。
從防沙治沙,到護沙用沙,彰武人不僅把風沙牢牢阻攔在了防護林帶之外,還讓曾經的災害風沙變成了“致富金砂”。破解了人、地、生態間的矛盾,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多贏。
“彰武縣創新地將沙資源與厚積生態資本、產業發展相結合,科學合理發展特色沙產業,探索出了‘添綠增金與特色沙產業融合發展的兩山轉化彰武模式’。堅持‘以沙為媒’,科學合理發展沙農業、沙旅游、沙健康等特色沙產業,構建完整的生態產業體系,走出了一條具有彰武特色的‘兩山’轉化發展之路?!闭梦淇h縣長趙永碩表示,“彰武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繼續發揚彰武治沙精神,不斷書寫生態建設的新篇章,著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p>
本報記者 李振村 高鵬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