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局??教育部??共青團中央
關于開展“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創建工作的通知
?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廳(局),黨委教育工作部門、教育廳(教委),共青團?。▍^、市)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林業局、教育局、共青團:
建設生態文明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任務,是黨執政興國理念的新發展,也是現代林業建設的新目標。在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創建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大力傳播和樹立生態文明觀念,提高全民的生態文明意識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措施。對于充分發揮窗口示范作用,普及全民生態知識,增強全社會生態意識,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國家林業局、教育部、共青團中央決定開展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創建工作?,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明確創建思路,確保創建質量
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生態文明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也是一項重在持久、重在廣泛、重在落實的工作。
(一)準確定位。在出發點上,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總體布局和要求,積極占領生態文明教育的主陣地,開辟生態文明觀教育的主戰場,拓展生態文明觀教育的社會化渠道,積極推進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建設。在落腳點上,通過推進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創建工作,切實把生態文明觀的理念滲透到生產、生活的各個層面和千家萬戶,不斷增強社會公眾的生態憂患意識、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為建設生態文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
(二)突出重點。國家林業局、教育部、共青團中央聯合開展的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創建工作是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強有力抓手,每年授予一批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省級相關部門負責實施省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創建工作,是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主體。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博物館、學校、青少年教育活動中心、風景名勝區等是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領域,要在開發生態良好的景觀資源和豐富的教育資源,建設一批有深刻文化內涵的生態文明教育設施,開展豐富多彩的生態文明教育活動等方面下工夫,吸引更多的公眾受教育,不斷提升生態文明教育的質量。
(三)建立機制。一是建立國家級、省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創建機制,先在省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創建的基礎上再逐級推薦申報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二是建立生態文明教育進課堂機制,將生態文明教育列為大中專院校和中小學的必修課和社會實踐項目;三是建立社會公眾參與機制,在國家級、省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開展有計劃、有組織的社會公眾參與生態文明教育的活動;四是建立交流合作機制,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基地間的、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生態文明教育上水平;五是建立投入機制,加大對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的投入,提高生態文明教育基地能力建設。
二、注重創建過程,確保取得實效
(一)成立組織機構,加強組織領導。為加強對“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創建活動的領導,由國家林業局、教育部、共青團中央組成領導小組,下設管理工作辦公室(見附件1),負責具體工作,設在國家林業局宣傳辦公室。
各地林業主管部門要做好牽頭工作,聯合教育、共青團等部門成立相應組織機構,切實加強領導,以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做好省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創建工作和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推薦申報工作。
(二)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創建步驟。創建活動應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發動階段。要根據創建工作要求,組織專題調研,掌握創建活動情況,提出相應的工作方案。要建立領導組織和工作機構,細化創建工作任務,明確職責分工。要廣泛宣傳發動,通過召開動員大會,加強輿論宣傳,注重環境營造,統一廣大干部群眾思想,引導社會公眾理解創建、支持創建、參與創建。
第二階段:整體推進階段。各有關部門、單位要結合各自工作實際,認真制定實施方案,逐項抓好落實,做到階段性工作與整體創建活動有機結合,既分工又協作,增強創建實效。要加強經常性督查,采取專項督查、群眾評議、輿論監督相結合的辦法,及時發現突出問題,認真整改提高。
第三階段:自查迎檢階段。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認真對照考核標準,積極查漏補缺,爭取軟件建設高水平,硬件建設高質量,考核驗收一次通過。
(三)廣泛宣傳發動,營造創建氛圍。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有效載體,廣泛宣傳發動,大張旗鼓宣傳創建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的目的、意義、做法,使之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做到“廣播有聲、電視有影、報紙網絡有文字,創建宣傳資料進單位進學校進社區”。通過廣泛宣傳發動,使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認識到創建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是給人民群眾帶來身心愉悅、精神享受的實事好事,提高人民群眾自覺參與的積極性,增強創建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的決心和信心。
(四)大力開展活動,豐富創建內容。各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創建單位一要大力開展生態文明觀教育活動,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生態文明觀,努力構建生態文明的價值體系。二要大力開展生態科普教育活動,積極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產方式、消費方式、生活方式,努力構建生態文明的社會形態。三要大力開展生態道德教育活動,幫助人們全面、科學地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樹立尊重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觀念,形成生態文明的道德理念和標準。四要大力開展生態法制教育活動,讓人們了解保護自然的相關法律法規,從而自覺地遵循自然生態法則,自覺養成生態文明的行為規范。五要大力開展生態審美教育活動,引導人們在珍惜、愛護自然環境和人類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實現對生態美的不盡追求,營造生態文明的審美文化。
(五)總結推廣經驗,提高創建質量。要及時總結推廣經驗,把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創建活動不斷引向深入,切實提高創建活動的水平和質量。
三、嚴格申報條件,加強規范管理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從大局出發,高度重視,根據《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管理辦法》,嚴格按照基本條件,準確把握政策,堅持評選標準,認真做好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申報工作,確保推薦單位的示范性、代表性。
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原則上每年只授10個單位。每年4月1日至5月20日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管理工作辦公室負責受理各地申報工作,6月至7月組織專家進行實地考察評審,并選擇時機進行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