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特別是中央林業工作會議召開以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全國展開并深入推進。這項以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為主體任務的農村經營體制重大改革,極大地激發了廣大林農的生產積極性,有力地推進了林業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由“砍樹”到“看樹”
由“砍伐”到“保護”,變“砍樹”為“看樹”,既發展經濟,又保護生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這就是林改帶來的巨大轉變。
過去,木材價值和森林利用主要靠“砍樹”來實現。這種靠消耗森林資源、以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的發展方式在山區相當普遍。林改后,森林和樹木成為山區十分珍視的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其價值的利用和實現主要靠發揮森林的生態價值。依托林地的生態環境發展種植養殖業,利用良好的環境吸引城里人來休閑度假、觀樹賞林,很多林區和山區正走出一條“不砍樹也能致富”的林業發展之路。
從“砍樹”到“看樹”,林業實現了從資源消耗型向資源節約型的根本轉變,其根源是通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把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交給農民。分得了山林的農戶更加注重保護林地,對自家山上的林木不隨意采、不急于砍,并且積極造林,重視發展、保護和利用森林,以實現林地經營的長遠利益。廣大林農有了山林,就有了發展林業經濟、創業增收的良好條件。農民充分利用森林資源和青山綠水,積極發展休閑林業、鄉村“農家樂”、森林旅游等生態旅游項目和相關服務業,實現了憑森林創業、靠生態增收。
此外,通過林改,各地大力發展各類林產品種植、非木質林產品的精深加工,大力興辦林產工業,提高附加值,實現了森林資源的充分利用,促進了林業產業大調整的新格局的形成。
由耕地為主到耕林并重
通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農民把集體山林當作創業資本,多了一個增收保障和致富平臺。
林改后,農民依托林地大力開展多種經營,發展林下經濟,長期效應與短期利用結合,實現了“國家得綠、農民得利”的林改目標。廣大農民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把山當田耕,把樹當菜種,發展林業,增收致富,林改成為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
通過林改,林地發展潛力得到充分釋放,產出效益明顯增加。據統計,全國林地直接產出率已由2003年的84元/畝提高到現在的155元/畝。湖南省瀏陽市就是通過推進林改,充分利用豐富的山地資源,把油茶產業打造成為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產業和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
2009年,1818個林改縣的農民人均收入達到4961元,其中來自林業的收入643元。
通過林改,農民利用自家的山林發展林下經濟,不少農民跨入了中高等收入群體。遼寧省本溪市通過發展人參、林蛙等林下經濟,林業年收入超過10萬元的農戶已達1.6萬戶,占農戶總數的11%,其中資產達100萬元的3000多戶,達1000萬元的120戶,上億元的3戶。
由傳統發展到綠色發展
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全面推開,越來越多的地區將林改作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抓手。各地通過改革和創新機制,激發了農民的創造潛能,調動了社會造林的積極性,加快培育、利用森林資源,形成了新的綠色支柱產業,開始步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道路。
林改后,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林業產業不斷壯大。在很多地區,林業產業正在成為農民增收的龍頭產業、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開始替代“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傳統產業,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科學發展。江西省武寧縣把發展保護生態資源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在招商引資時堅決不發展高排放項目、高能耗低產出項目、環保措施不達標項目,突出發展綠色工業、循環經濟。
昔日被列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點區域的浙江省安吉縣通過推進林改,依靠豐富的竹資源發展竹加工、休閑旅游,以全國2%的竹資源形成了竹木加工、林下食品、森林旅游等產業,占有了全國20%的竹產品市場份額,創造了120億元的年產值。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還激活了落后地區的后發優勢,促進了區域協調發展。林改盤活了山區、林區的森林資源,沉睡多年的山林煥發出新的活力。
拉動農村內需增長
林改同時成為有效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有效擴大農村內需的重要措施。實踐證明,只有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才能全面提高農民消費能力。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將集體林地和森林資產分給農民,讓農民獲得了一筆數量可觀的資產和重要生產資料,既讓他們有了穩定的資產性收入,又讓他們有了施展潛能的創業平臺,從而徹底盤活了森林資源,調動了農民發展林業的積極性。
林改有效地拓寬了農民就業和創業的渠道,大大增加了農民收入。通過林改,農民獲得了新的生產資料,很多“打工仔”回鄉做了“林老板”,很好地解決了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
廣大農民通過經營林業,獲得了可觀的生產性收入,消費能力明顯提高,整個農村社會的消費能力隨之明顯提高,為整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添加了強大動力。農民錢包鼓起來了,拉動農村消費高達數十億元。林改近3年來,江西武寧長水村新建房屋70棟,并有35戶村民在鎮上蓋了新房或在縣城購買了商品房,全村新安裝固定電話380部,購買小汽車60多輛、摩托車110多輛。
林改進程中,通過實施林權抵押貸款,吸引了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了強大的內生動力。
(《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