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改春風吹富新農村
如今,走進永安市洪田村,只見一幢幢農家小樓新穎別致,一條條水泥路寬敞平坦,家家戶戶用上了沼氣和自來水,村前屋后都有綠化帶……村民們說:“這些變化都是林改帶來的”。
據洪田村黨支部書記鄧文山介紹,2003年6月,洪田村先行先試啟動了林改,全村將1.28萬畝商品林“分山到戶”,并成立了16個經營組,分別與村集體簽訂承包經營合同。
洪田村的林改及其變化是該市林改后農村變化的一個縮影。
永安“九山半水半分田”,森林覆蓋率83.2%,居福建省首位;農民人均竹林面積居全國之首。近些年來,該市先行先試,從“分山到戶”到推進流轉,再到綜合配套、示范建設,在全國率先取得突破,被譽為“全國林改的一面旗幟”。
永安市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創新了林業發展機制,解放了林業生產力,為解決“三農”問題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林改不僅給永安帶來了青山綠水,還讓廣大林農有了發家致富的“金山銀山”,促進了林業產業發展。該市連續六年每年造林面積達7萬畝以上,林業總產值和農民人均林業收入年均增幅25%以上,分別比林改前的2002年翻了近兩番。
2009年,永安市林業總產值60.4億元,涉林經濟產值占全市工農業總產值的1/4,全市農民人均林業收入3516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2%。隨著資源培育—林竹加工—產業升級的良性循環初步形成,永安市每年可吸納農村勞動力5.76萬人,占全市農村勞動力總數的60%以上。
配套改革破解發展難題
主體改革完成后,永安市先后出臺了鼓勵林業專業合作社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成立了各類林業合作經濟組織480個、經營面積達90萬畝。永林股份、森發公司、虎山合作林場等單位采取 “企業 基地 農戶” 的模式與農民建立穩固的經濟聯合體,使專業合作社成員年年有穩定收益?;⑸胶献髁謭鰩?span lang="EN-US">127戶農戶,經營面積達2萬余畝。
為積極破解林業貸款融資難題,永安市積極探索林業資本運作新模式,做活林權抵押貸款,拓寬林業融資渠道,實現了資源變資本。引導金融部門開發梯度不同的林權抵押信貸產品,滿足林業生產周期長對資金的需求;鼓勵商業性擔保機構開辦林業融資擔保業務,積極探索林木資產免評估、貸款免擔保辦法,有效降低了林農貸款門檻,簡化了貸款手續。出臺貸款貼息扶持政策,成立林權擔保機構,擴大商業銀行參與面,解決林農無錢造林育林的問題。先后探索開展林戶聯保貸款、開行委貸、“龍頭”承貸、林業小額貼息貸款、林業合作社貸款、專業擔保公司擔保貸款等林業貸款新模式,實現了林業金融發展史的一系列突破。目前已有9家金融機構累計發放林業貸款20.1億元,其中林權抵押貸款15.9億元,惠及林竹企業35家、林農4800戶。
(《農民日報》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