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南省新鄉市委書記 吳天君
河南省新鄉市市長 李慶貴
新鄉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南臨黃河,北依太行,為中原城市群及 "十宇"核心區重要城市之一,在河南省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F轄兩市、六縣,四區以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業園區和西工區??偯娣e8169平方公里,總人口560萬,城市建成區面積90平方公里,人口100萬。曾先后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義務植樹先進城市、中國最佳商業城市、中部最佳投資城市等,綜合實力居全國百強市第79位。
近年來,新鄉市委,市政府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載體,積極開展以林業生態體系、林業產業體系和生態文化體系為主的現代林業建設,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增加城市競爭力,探索和開創黃河流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新路子。截止目前,全市現有林業用地面積21.53萬公頃,有林地面積14.28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841.1萬立方米,林木覆蓋率25.30%,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33.64%,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6.0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9.35平方米,城市中心人均公共綠地7.33平方米。在全市形成了城區園林化,郊區森林化,通道(水系)林蔭化、農田林網化、鄉村林果化的城鄉綠化一體化新格局。
一、突出森林支撐,構筑城鄉一體化生態防護體系
新鄉市委,市政府把營造優美、自然、舒適的人居環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提供更多的生態產品,作為維護城市生態安全、增強城市綜合實力的戰略舉措,大力發展現代城市林業,采取拆違造綠,拆墻透綠、沿河布綠、騰地建綠的措施,以林木植被為主體,喬灌結合,著力打造滿目青翠、綠樹成蔭的森林城市。堅特改、擴、建齊頭并進,以500米為服務半徑,大力實施公園,廣場和街頭游園綠地建設;新建和更新改造了34條主次干道綠化帶,道路綠化普及率100%,道路綠化面積達138萬平方米,道路綠地率25.23%。市區主干道宏力大道,新飛大道、金穗大道、華蘭大道等19條道路被命名為河南省城市綠化達標道路,占市區主干道總長度的82%;全市園林小區78個,占全市居住小區的63%,園林單位296個,占單位總數的62%;充分利用建筑墻體,圍墻、花架等開展立體綠化,種植各種藤本植物10余種,面積達15萬平方米;在城市周邊、城市功能分區交界處建設三圈生態綠化隔離帶,總長261.9公里,綠化面積2105.8公頃,有效地維護了城市生態安全。
農村綠化在依托重點工程成片造林的同時,大力開展"三網"綠化和生態文明村建設。2003年以來,先后完成退耕還林4.66萬公頃,太行山綠化0.75萬公頃,防沙治沙0.73萬公頃,水土保持生物治理0.07萬公頃,日本政府貸款河南造林項目1.0萬公頃,速生豐產林4萬公頃,全市成片造林面積達11.21萬公頃;支渠以上水系已綠化2042.3公里,綠化率95%,縣鄉級以上道路已綠化1970公里,綠化率95.2%,農田林網已建設面積32.1萬公頃,控制率93.8%;全市已有1474個村莊完成了造林綠化任務,占年度任務1361個村莊的108%。
二、發揮地域優勢,打造林業"6655"工程
新鄉市擁有太行山區,黃河故道區和黃河灘區,優越的區位優勢和多種自然地貌為發展林業提供了良好的便利條件。在實施林業生態建設中充分發揮地域優勢,打造特色林業,強力推動林業"6655"工程。一是建立六大經濟林基地,在建設長垣0.67萬公頃苗木基地,獲嘉0.33萬公頃花卉基地,封丘1.33萬公頃金銀花基地,延津2萬公頃速生豐產林基地,原陽0.07萬公頃鮮桃基地,沿太行山1.8萬公頃經濟林基地;二是建立六大生態園區,建設和完善輝縣白云寺國家森林公園、鳳凰山省級森林公園、延津縣黃河故道省級森林公園,原陽縣博浪沙省級森林公園,衛輝跑馬嶺省級森林公園,新鄉縣古固寨生態園區;三是建立五大防護林帶,建設成環城生態防護林86.1公里,新長北線防護林110.2公里,107國道防護林86.2公里,京珠高速防護林85.4公里,黃河護堤林165公里;四是建立五條綠色長廊,建設新輝,新原、新延、新衛、新獲五條快速通道的兩側綠化,總長102.3公里,綠化面積533.5公頃。同時,以貫穿市境、縱橫交錯的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為主體,建成了十縱十一橫的通道防護林生態體系。
為進一步奠定林業生態建設的基礎,新鄉市大力發展林紙,林板一體化、家具,干鮮果加工,花卉等產業,全市涌現出了4個林業產業龍頭企業,林業產值突破28億元。為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市政府先后支持林業部門建起森林資源信息化管理中心、種苗質量監測檢驗中心、森林病蟲害監測中心、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四個中心的建立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特別是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搭建了一個全新的平臺。
|
三、推進林權改革,增強林業生態建設的活力
新鄉市在強力推進植樹造林和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的同時,大膽探索,積極實踐,把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作為林業發展的突破口,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成立了新鄉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加大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力度。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林改3485個村,占總任務的97.6%,林改面積達到9.6萬公頃,回籠資金9585萬元。通過林改,解決了長期以來制約新鄉林業發展的體制問題、機制問題、投入問題、管理問題,實現了"林農增收、林地增效、社會安定、多方共贏"的目的,形成了由過去的投資推動型變為改革拉動型的林業發展局面,林業發展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四、堅持依法治林,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力度
我市在加強林業生態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力度,鞏固提高造林綠化成果。首先,堅持建管并重,保持城市綠地穩步增長。先后制定了《新鄉市城市綠線管理辦法》,《新鄉市城市綠化實施細則》、《新鄉市園林綠地養護管理標準》和《新鄉市園林綠地養護管理督察辦法》,強化管護,落實責任,切實加強城市園林執法檢查力度,強調各項新建、改建、擴建項目都要與綠化工程同步實施、同步驗收,杜絕隨意更改規劃、侵占城市綠地事件。其次,嚴格執法,確保森林資源安全。我市嚴格控制森林采伐限額,密切監測森林火情,及時檢疫和防治林業有害生物,依法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目前全市建立各級森林公安機構14個,木材檢查站4個,森林專業消防隊3個,森林病蟲害防治檢
疫站7個,全市無重大毀林案件和森林火災發生,無危險性外來林木病蟲害及有害生物入侵。其三,建檔掛牌,保護古樹名木。制定了《新鄉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對全市21處,14個樹種,249株古樹名木進行了登記、編號、建立檔案,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落實管護措施,使古樹名木得到有效保護。
五、弘揚生態文化,建設新鄉生態文明
生態文化是新鄉森林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生態文化基礎建設、繁榮生態文化的載體,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價值觀的樹立和傳播,林業生態文化建設取得突出成果。
(一)加強生態文化的基礎建設
我們突出抓了以關山、萬仙山、八里溝、百泉園林,潞王陵,比干廟等為主的森林旅游,以老爺頂,白云寺、西蓮寺,大佛寺為代表的道教、佛教文化與生態文化的融合與研究,以牧野之戰、官渡之戰,陳橋兵變等為重點歷史文化,發揚鄭永和、吳金印,張榮鎖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綠化荒山,造福百姓的"太行精神",進一步挖掘和弘揚太行山和黃河、海河流域生態文化,形成我市人文文化、歷史文化、自然文化與生態文化的有機結合。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建設完善了太行山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和現有森林公園,在全市建立了10個生態科普教育基地、5個生態文化知識教育基地、4個生態文化展覽館。
(二)建立繁榮生態文化的各種平臺
我們積極倡導植綠、護綠、愛綠,興綠的社會風氣,廣泛開展栽植"三八林"、"八一林","共青團林","公仆林","民兵林"等紀念林活動,大力發展生態游,鄉村游和山水游,舉辦槐花節、桃花節、金銀花節、玉蘭節、連翹節、藥交會,開辦鳳凰山森林公園建設紀念碑廊、南太行風景畫展、陳莊花卉展、森林旅游文化產品展、林產品交易會等,充分挖掘黃河文化、太行山文化、森林文化、花文化、濕地文化、野生動物文化、旅游文化、園林文化等生態文化潛力,發展生態文化產業。
(三)樹立和傳播人與自然和諧的價值觀
在生態文化的樹立和傳播中,通過文學、影視、戲劇、書畫,美術、音樂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林業在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弘揚生態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普及生態和林業知識,增強人民群眾的生態意識和責任意識,樹立生態倫理和生態道德。在廣大群眾中開展生態文化教育,培養和提高人們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牢固建立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念;加強黨員干部特別是基層黨政領導干部的生態文化教育,對生態與經濟的協調發展起到重要的影晌作用;在全社會開展 "做生態文明的倡導者、實踐者和推動者"活動,形成愛護森林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崇尚生態文明的良好風尚。
六、采取有力措施,確保創森工作順利開展
一是強化領導。市委,市政府把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與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文明城市、園林城市、環保模范城市一起作為"五城同創",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并在2008年春節后上班的第一天召開"新鄉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林業生態市暨鳳凰山森林公園建設動員大會",對創森工作進行重點安排部署。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吳天君為政委,以市長李慶貴為指揮長的新鄉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指揮部,指揮部下設六個專項工作組和一個辦公室,具體負責創森工作的資金籌措,工程實施,輿論宣傳、督導核查等,形成了創森工作強有力的組織保障,確保了創森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是加強宣傳。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活動開始以來,我市就把輿論宣傳作為創森的重要工作來抓,制定了《新鄉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宣傳方案》,切實加大宣傳工作力度。通過各種媒體,進行形式多樣的 "創森"宣傳,深入普及森林和生態知識,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創建森林城市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著力營造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的社會氛圍,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植綠、護綠、愛綠、興綠的新風尚,市民對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知曉率達90%以上,支持率達95%以上。在"創森"工作中,我們始終把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增加農民經濟收入作為創森的主要目標,堅持創建為了群眾,讓群眾在創建工作中得到實惠,從而贏得了廣大群眾對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理解、支持和參與,激發了創森工作強大的源泉動力,呈現出"家家都是創森主體,人人都有創森任務"的良好局面,在全市形成空前的創森熱潮。
三是科學規劃。在森林城市建設中,我們先后制定了《新鄉生態市林業發展規劃》、《新鄉市林業產業發展規劃》、《新鄉市 "十一五"林業發展規劃》、《河南林業生態省新鄉林業生態建設規劃》等一系列林業發展規劃。在此基礎上,聘請中國林科院和河南省林科院專家編制了《新鄉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暨現代林業發展總體規劃》,為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四是健全機制。我市下發了《關于抓緊做好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驗收準備工作的緊急通知》,將創森任務分解到各個單位和部門,明確責任,強化督察,抓好落實。市政府與各有關單位簽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責任目標,明確各單位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主管領導為主要責任人,將創森工作納入政府目標管理體系。成立效能監察組,實施專項督察,編發創森簡報信息,宣傳推廣先進經驗。將創森任務與林業生態建設資金掛鉤,獎優罰劣,形成了創森工作有效的推進機制。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既是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優化投資環境,增強城市競爭力的有效載體,也是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質,激發群眾的創造精神,凝聚社會力量的有力抓手。目前,新鄉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活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下一步,我們將不辜負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和國家林業局對新鄉的厚愛,決心以此次考核驗收為新的動力,以取得的成績為新的起點,以更加完善的措施推動工作,以更加超常的力度抓好造林綠化,為建設生態新鄉,幸福家園而不懈努力。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