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論壇內容 > 內容 > 正文 站內導航
[]

【論壇特稿】西部城市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大有可為

媒體:原創  作者:宣傳辦
專業號:媛媛 2010/4/20 10:00:22
 

中共寶雞市委書記 唐俊昌

 寶雞市人民政府市長 戴征社

 

陜西省寶雞市古稱陳倉,是炎帝故里和姜炎文化、周秦文化的發祥地,曾為華夏農耕文明和商業文明的開啟與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后,寶雞依托國家"一五"、"三線"時期和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建設,逐漸成為連接中原與西北、西南的交通要塞和西部工業重鎮。全市轄93區和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面積1.8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76萬,其中市區人口63.8萬,城市建成區面積60.44平方公里。近年來全市經濟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先后榮獲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第四屆中華環境優秀獎和創建國家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 "六連冠"等一系列榮譽稱號。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14億元,較上年增長15.5%,地方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等重要經濟指標均實現大幅度增長,并獲"國家節水型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兩項殊榮。

作為缺水少綠的西部城市,在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進程中,我們越來越感到綠化和生態環境建設的特殊重要性。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注重工業持續增長與生態文明建設統籌推進,把城鄉綠化一體化、改善生態環境作為加快發展的大事、造福于民的好事,促進和諧的實事、提升城市品位和綜合競爭力的要事來抓,實施城鄉綠化工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深入推進綠色寶雞建設,使生態脆弱的舊陳倉逐步變成了"秦嶺關山綠色屏障,道路水系綠色走廊,農田渠系綠色林網、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塬、林,城融為一體"的關中西部森林生態屏障,探索和開創了西部生態脆弱地區以林業為主體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路子。

 

一、突出森林支撐 打造綠色名片名片

近年來,我們堅持義務植樹與工程造林相結合,城市美化與鄉村綠化相結合,營造生態林與發展經濟林相結合,一屆接著一屆干,持之以恒推進以綠色寶雞創建為載體的生態建設,著力打造滿目青翠、綠樹成蔭的森林城市。

綠色屏障日趨完善。依托南依秦嶺、北近黃土高原、西界關山,東臨渭河平原的地理環境特征,在渭北黃土丘陵區實施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退耕還林等國家重點林業生態工程,營造林8.6萬公頃;以秦嶺關山國家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建設為重點,封育保護天然林資源66萬公頃,使關中西部綠色屏障日趨完善。

綠色走廊基本貫通。以隴海,寶成、寶中鐵路,310國道、渭河為主干,以千河,金陵河、石頭河、212省道、法湯路、關中旅游環線等為骨架,縣鄉通村道路,小流域渠系為分支,突出鄉土樹種、大苗栽植,多樹種、寬林帶,營造交通道路兩側景觀林帶,水、渠系兩旁水土保持林帶和護岸景觀林帶,建成 "三橫五縱一環"綠色走廊1萬多公里,市域網狀綠色走廊基本貫通。

山水城市更加靚麗。充分利用"山、水、塬、林"俱有的優勢,建設大水大綠、發展大城大景。實施北坡拆遷綠化309萬平方米,市區鐵路沿線拆遷綠化30.2公里、60萬平方米,渭河護堤綠化164萬平方米,街頭新增綠地43處,12.3萬平方米,建成人工水面260萬平方米,形成了"兩條林帶、一片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倚山傍水"的城市生態網絡,使山水寶雞更加靚麗。

渭河兩岸花果飄香。我們把國土增綠、生態增效、農民增收相結合,實施渭河近堤綠化和千渭之匯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形成百公里長、百米寬"渭河堤、楊柳岸"。見空建園、集中連片,著力打造渭北塬區百萬畝優質蘋果帶、秦嶺北麓60萬畝優質獺猴桃帶和鳳縣、西山百萬畝花椒、關山喬山百萬畝核桃,全市水果總面積突破100萬畝,花椒、核桃等干雜果經濟林達到l60萬畝。建成以林木種苗花卉為主導產品的陜西省苗木繁育中心272公頃,年產苗木花卉520余品種2100萬株。

    森林文化日益繁榮。目前,全市建成太白山森林類型多樣性保護區,大熊貓棲息地保護等8個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3.6萬公頃,占全市總面積的7.43%,使秦嶺成為我國南北物種分布的特殊"基因庫";建成以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為龍頭的森林公園10個,總面積32584公頃;建成以西部蘭花生態園、寶雞植物園等為主的生態科普教育基地4178.6萬平方米,挖掘保護古樹名木616株;創建活動使全民生態意識不斷增強,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五年來,全市累計植樹9544.8萬株,造林面積6.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十一五"初的48.6%提高到53.78%,森林成為寶雞的天然名片,綠色成為寶雞的鮮明符號。

 

二、創新工作機制 推進城鄉綠化

    在生態建設實踐中,我們結合寶雞實際,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完善工作措施,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摸索出了一套具有寶雞特色的森林生態建設推進模式。概括起來就是"三個堅持"。

() 堅持分類指導,突出特色。堅持城鄉綠化一體規劃,同步實施。實行部門負責、縣區聯動、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以喬木為主突出鄉土樹種,接近自然、打造精品,彰顯特色,實施"九大工程"建設,全面推進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在秦嶺、關山天然林區,封育保護獨有的秦嶺關山森林類型多樣性景觀;在渭北黃土丘陵溝窒區,實施國家林業重點生態工程,恢復森林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完善區域生態——經濟良性循環;在以城市為中心的渭河川道產業密集帶,開展以身邊增綠為主的"四沿"綠化,有效擴大區域生態容量,打造安全可特續發展的寶雞"生態——經濟圈"。城鎮向空間要綠量,突出高大喬木,倡導立體綠化、垂直綠化,增加生態肺活量;農村大力發展花卉種苗產業、生態休閑觀光林業和鄉村民俗旅游,建設彰顯地方特色的生態景觀,引領綠色文化的天然氧吧。

() 堅持板塊推進,重點突破。市域渭河北坡、千河北坡、金陵河坡面堅持開展干早坡面生態防護林建設,以側柏容器苗、膠東衛矛等為主的陡坡抗旱造林實現了突破。市區南山北坡,著力開展城市近郊森林帶建設,向公園化發展上實現了突破。沿市區鐵路沿線拆遷拓綠,在鐵路沿線環境整治綠化上實現了突破。沿秦嶺北麓、西部山區、渭北臺塬及黃土丘陵區,大力實施經濟林發展工程,在經濟林產業基地化上實現了突破。森林人文景區推動森林文化和歷史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在重現景區歷史盛景、彰顯景區獨特魁力上實現了突破。鄉村大力開展村莊綠化、庭院綠化、路渠綠化和一村一片林的"三化一片林"工程,水田林路綜合治理、板塊推進,在生態家園建設上實現了突破??h城和50個重點鎮以休閑綠地和環鎮林帶建設為重點,看力推進公共綠地、庭院綠化、街道綠化、城郊綠化和生產綠地建設,在園林城鎮化上實現了突破。

() 堅持整合資源,多元投入。集中財力,整合資源,建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群眾參與、社會投資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資體系。市、縣()一次規劃確定投資規模,逐年列入財政預算,落實公共財力投入,保障造林綠化經費。把國家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資金與農業綜合開發、流域治理、公路改擴建及村村通、舊城拆遷改造等項目資金捆綁使用,形成資金多元化投入合力。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采取置換,租賃、承包等辦法,明晰林地權屬,用利益機制驅動造林綠化。推廣義務植樹基地化和政府出規劃,村組出土地,企業出資金的"企地共建"造林模式,開展城市綠地或樹木認建,認養,認管等活動,吸納社會投入,形成全民搞綠化的合力,使森林城市人人共建,綠色寶雞人人共享。近年來,全市累計投入綠化

資金20億元。

 

三、實現科學發展 建設生態文明

實踐證明,創建森林城市是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科學發展的有力抓手。近年來,我們通過堅持不懈地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綠色寶雞,有力地推動了森林與城市相融,生態與經濟協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保障。在具體工作中,我們深刻體會到:

() 創建森林城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深度認識,科學定位。森林是人類的搖籃,城市森林是城市之肺,是城市有生命的基礎設施。近年來,我們堅特"抓環境首先要抓綠化、提升品位首先要靠綠色、抓綠化也是抓發展"的生態理念,按照"城鄉一體、喬木為主、接近自然、突出特色"的原則,科學規劃,統籌發展,高標準編制實施"九大工程",增加區域生態容量,不斷提升城市環境質量,吸引了德國西門子,法國威望迪等世界500強和國內著名企業來我市投資,連續五年經濟增速在陜西關中領先,在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的位次連年提升。

() 創建森林城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在城市森林建設中,面對城郊集體荒山面積大、綠化治理難的現狀,創新思路、深化改革,在市區南山北坡采取政府出規劃、村組出土地、企業出資金,共同綠化,共享綠化成果,打破了體制機制上障礙,為森林城市創建提供了強大動力,加快了城市森林建設步伐。在太白縣積極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把集體林地承包農戶經營,用利益機制調動廣大群眾植綠、愛綠、護綠的積極性,建立健全綠化工作長效機制,推進了造林綠化和城市森林建設深入開展。

() 創建森林城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國土增綠與農民增收有機結合。造林就是造福,增綠就是增收。城市森林建設中,把國土增綠、農民增收有機結合,在渭北丘陵溝璧區,依托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等林業生態重點工程建設,最大程度恢復森林植被,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同時,大力發展核桃,花椒、蘋果、獼猴桃等林果產業,營造成片經濟林、速生用材林和生態經濟兼用林,建成了扶風萬畝優質蘋果苗木基地、眉縣千畝優質獼猴桃苗木基地,使生態——經濟林建設步入了良性發展軌道,實現了國土增綠、農民增收的雙贏。

() 創建森林城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注重森林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創建森林城市,建設生態文明既是物質財富的體現,也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寶雞是華夏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也是原始生態文明的故鄉。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綠色寶雞中,堅持貫徹科學發展觀,結合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通過充分挖掘周公廟、金臺觀,炎帝陵等歷史人文資源,突出綠色文化特色,使傳統生態文化不斷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同時,制定以秦嶺植物為主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加強對古樹名木的分級命名和掛牌保護,不斷豐富森林文化內涵,彰顯出了寶雞深厚的人文歷史蘊涵和特有的城市魁力。

目前,寶雞正處于在應對危機中搶抓機遇、在趨利避害中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將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和加快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四個第一"的工作導向和"五大突破"的目標要求,持之以恒地強力推進以造林綠化為主體的生態環境建設,不斷鞏固和提高森林城市建設成果,真正做到"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讓市民享受綠色,力爭早日建成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市,摘取聯合國人居環境獎,使寶雞成為西部最佳人居的"福地"和最佳投資的"樂土",成為中國西部和新歐亞大陸橋上的一顆更加璀璨的綠色明珠。

閱讀 614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