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論壇內容 > 內容 > 正文 站內導航
[]

云南騰沖縣林改促林農增收 綠了山坡 富了生活 熱了心窩

媒體:人民日報  作者:胡洪江
專業號:林業新聞處 2010/11/3 15:13:17
 

  金秋十月,云南省騰沖縣,依舊山林蒼翠、綠意盎然。被綠色環繞的騰沖,林地面積已達59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0.7%。

  綠了山坡,富了生活,熱了心窩。傳揚林區的順口溜,是騰沖人對林改成果的驗收,更蘊含著發展綠色經濟的新動力。

各家各戶分到林地  充分保障群眾收益

  拿到林權證那天,我真是說不出來的高興。猴橋鎮永興村村民段其在回憶去年6月發放林權證的情景,難掩喜悅。

  作為騰沖林改的最后一個村,永興村在上世紀80年代林業三定時,只有一個山林證,界線不清、權屬不明,村寨之間長期糾紛不斷。

  騰沖縣林業局副局長謝武說,此次林改在糾紛調處中實行分級負責包案責任制,戶與戶的糾紛不出組,村與村的糾紛不出鄉。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劃定山林界線,各家各戶都分到了林地。如今,村里已建起萬畝核桃基地。我們的我的,一字之變,天壤之別。謝武說。

  還山還權,還利于民。騰沖林改從一開始就思路明晰。既要承認歷史,又要面對現實,要保證社會的和諧穩定,不能制造新的矛盾糾紛。必須充分尊重群眾意愿,保障群眾收益。縣委書記余炳武說。

  2006年林改啟動后,騰沖1萬多人投入林改,共完成集體林權登記397.53萬畝,占應完成面積的99.1%;核發林權證12.2萬余本,發證率達99.5%;林權糾紛起數調處率達99%。

首創生態補償機制  配套改革全面推開

  在騰沖知名旅游景區——火山熱海內,2646畝集體森林自2006年起至2032年,由旅游開發企業進行生態效益補償,每年補給村民24.7萬元,平均每畝森林93.6元。

  在林改工作的推動下,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騰沖創造性地實施了旅游景區使用集體森林景觀的補償機制,使企業長期無償占有林權所有者利益的問題得以解決,平衡了不同群體的利益關系,是生態效益商品化的成功探索。縣長楊正曉說。

  騰沖2008年起全面推進配套改革:在明確權屬的基礎上,鼓勵、引導林農通過承包、租賃等形式,實現林木、林地使用權合理流轉,實現規模經營;成立縣林權管理服務中心,流轉拍賣、資源評估、抵押登記等各項服務均不收費。2008年以來,全縣共流轉林木、林地55起,流轉金額達2103萬余元,流轉面積超過兩萬畝。

  騰沖建立林業發展投融資機制,出臺林業長期限、低利息的信貸扶持政策,在財政允許情況下給予一定的財政貼息??h財政、縣組織部每年安排100萬元,用于黨員創業貸款,每年可帶動1000萬元以上貸款金額。

綠色資源變資產  林農錢包鼓起來

  以前,這片山地收入不過100元。幾年前,我開始種樹,在林間套種藥材,現在每畝地收入在1200元以上。再過10年,這些樹木成材了,每畝地能收入1萬元呢。明光鄉中塘村村民張啟聰給記者算了一筆綠色經濟賬。

  在山區、半山區占全縣國土面積84%的騰沖,八成以上群眾對林業的依賴度很高。為讓林農們在林改后快速增收致富,騰沖確立了種好三棵樹(核桃、油茶、銀杏),提升兩片葉(茶葉、煙葉),突破畜牧業的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思路,變綠色資源為綠色資產。

  到2009年底,騰沖林業總產值從2007年的6.19億元增加到7.53億元,農民人均林業收入從536元增加到785元,占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2.5%。 

(《人民日報》2010101405 版)

閱讀 386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