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目前正在全國如火如荼開展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看做是一部農民耕山致富的史詩,那么江西省武寧縣的集體林改無疑是這部史詩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如今,3年多時間過去了,武寧人牢記總理的囑托,把林改與生態保護、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利用豐富的林業生態條件,大力發展森林旅游產業,走出了一條觀山致富的林改新路子。
長水村是當年總理曾經視察過的小山村,4年時間里,因為林改,因為森林旅游產業的發展,長水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這也是記者第四次走進長水村,感受林改給這個小山村帶來的變化,也感受林改為“山水武寧”注入的新鮮活力。
在村頭的千年紅豆杉樹下,當年總理與村民們的合影高高懸掛在村民盧咸成堂屋的中庭。破舊的房屋早已經變了模樣,一幢嶄新的三層小洋樓拔地而起,盧咸成經營的飯莊——“紅豆山莊”在當地也已小有名氣。盧咸成告訴記者,去年一年,依托森林旅游發展,“紅豆山莊”的毛收入超過30萬元。
林改后,在廣州打工10年的萬里云也回到了長水,投入多年積蓄種植了30多畝紅豆杉苗木,發展紅豆杉盆景。“溫總理到長水看了林改,看了紅豆杉,這等于讓全國人都知道了我們長水的林業、長水的紅豆杉,我一定要把長水紅豆杉的品牌喊響。”萬里云在縣城開了自己的盆景專賣店,生意異?;鸨?。
目前,武寧全縣共發放林權證13.5萬本,分山到戶率達到93.8%,在實現“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的同時,森林旅游業蓬勃發展,像長水村一樣,許多林農做起了經營山林的長期打算,走出了一條以林促農、以森林旅游帶動農民致富的新農村之路。
莆田鄉茶棋村村民徐紅建是浙江千島湖移民,在此次林改中他分得了300多畝林地,全部種植了楊梅、板栗、李子等生態林果,建設了百果園,發展森林旅游和林果采摘,去年年收入超過60萬元。
在徐紅建帶動下,茶棋村全村38戶村民有36戶開始種植果樹,發展林果采摘和生態旅游。如今,走進茶棋村,荒山禿嶺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四季有花、瓜果飄香的萬畝生態果園。因為林改,茶棋村的村民們在家門口做起了林老板,收入比林改前翻了幾番。
“林改最大的好處,是老百姓得到了實惠,通過經營山林找到了致富的門路,發展生態旅游,進行林果采摘,吸引城里人到鄉下看山、看水,農民的收入比林改前砍樹來得多得多。”徐紅建的話道出了武寧萬千林農的心聲。
能夠觀山致富,林改后的武寧人自然更加愛惜樹木。行走武寧,只見山上山下忙著種樹的人,砍樹的則幾乎不見蹤影。
長水村支部書記余錦冰告訴記者,集體林改后,全體村民一致同意依靠豐富的山林資源發展森林旅游產業。“村里專門聘請南昌大學的教授編制了生態旅游規劃,只看樹,不砍樹,許多村民將耕地以200元/畝租給了前來進行旅游開發的老板,種植花卉、苗木、生態蔬菜,然后給老板打工再領取一份工資。”余錦冰說。
如今,長水村除了每年砍伐20萬根毛竹外,其他樹種基本沒人砍伐。“去年,全村有
“除了四件事情:娶媳婦、蓋房子、上大學、生大病,要用大錢只能砍樹應急,村里沒人砍樹。”5組村民徐大魁說。“現在砍伐都是撫育性的砍伐,砍密的,補稀的,去年縣里調到村里的苗子一天不到就被搶光了。”
據了解,林改后每年武寧縣財政都會安排500萬元,對管護林子的林農給予獎補。具體做法是,進行鋤草修剪的每畝補50元,對林地進行松土施肥的每畝補300元,油茶種植每畝補500元。
“過去兩年,我沒砍樹,種了60多畝林子。我60多歲了,為什么還要造林子,一是溫總理來考察的時候夸贊我們武寧生態好,還提筆寫了”山水武寧“四個大字,我們的生態不能破壞了,不能辜負了總理的希望,生態大旗不能倒。一方面我們現在吃的都是老祖宗的飯,吃著祖宗飯要想著給子孫后代留點東西,青山綠樹就是留給子孫最好的財富。”長水村三組村民盧世焱說。
據武寧縣委書記董金壽介紹,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以來,武寧縣新增造林面積30.6萬畝,涌現了一大批造林和生態旅游經營大戶,生態林果業、生態旅游業蓬勃發展,2009年接待游客達到45萬人次,比武寧全縣38萬人還要整整多出7萬。生態已經成為“山水武寧”的獨特優勢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