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論壇內容 > 內容 > 正文 站內導航
[]

【論壇特稿】城市森林是建設生態型城市的基石

媒體:原創  作者:宣傳辦
專業號:媛媛 2010/4/21 12:44:14
 

 

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朱小丹

 

生態城市被公認為是91世紀世界城市建設的模式。城市森林建設是生態化城市發展的主體,是人居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居環境改善的基礎工程,是提升人居環境質量的重要手段。廣州是一個有2200多年悠久歷史、1000多萬人口、7434平方公里的特大型城市。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經濟總量連續15年位居全國大城市第三位。先后獲得 "國際花園城市"、"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范例獎","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殊榮,其中城市森林建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林業為生態廣州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城市生態向森林化方向發展,實現從綠化層面向生態層面的提升,是城市建設的新課題。近年來,廣州把建設生態文明抓緊抓實,全面加強林業生態建設和環境綜合治理,大力實施"青山綠地、碧水藍天"工程,全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加快生態廣州建設步伐。

 

一是在發展理念方面,以現代城市林業理論為指導,堅持生態優先、林水結合、城鄉一體的原則,明確發展生態林業、人文林業、多效林業,建設森林城市的目標。尤其是師法自然,大力倡導植物群落式綠化理念,喬灌草、多樹種科學搭配,大力推廣和使用鄉土樹種,摸索出比單一樹種單層綠化生態效益更好,景觀效果更佳、管護成本更低、抗逆能力更強的多樹種復層建綠模式,實現了廣州環境建設由綠化層面向生態層面的提升。

二是在服務宗旨方面,現代林業發展更加注重民生,凸顯民生,力求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的迫切需求,大力推進"人居林","鄰居林"、風水林、景觀林建設,使城市環境更加貼近自然生態,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森林生態產品,豐富了市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內涵。

三是在功能布局方面,按照城鄉生態建設一體化的要求,通過大力發展環城森林、道路林帶、新農村綠化、沿海防護林體系,實現了林業工作山上山下并重、農村城市并舉,平原濱海兼顧的戰略轉移,開拓了林業建設新領域,提高了林業建設影響力。

四是在建設重點方面,林業發展堅持大工程帶動,以"青山綠地"工程,"迎亞運森林城市建設行動計劃"等重點林業生態工程的實施,促進了城區及城市周邊綠化建設的大發展,實現了城市森林建設水平的大提升。

五是在綜合利用方面,在全國率先實施森林分類經營制度,既有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的生態公益林、自然保護區、工業防護林,又有以發揮經濟效益為主的速生豐產林、經濟林、苗木產業林,還有以發揮社會效益為主的各類紀念林、風景林,文化林,實現了森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統籌協調發展。

六是在保障措施方面,切實加強森林資源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嚴控外來有害生物危害,加大林業執法力度,有效保護了造林綠化成果。尤其是按照隊伍專業化、裝備機械化、指揮信息化、阻隔生物化的"四化"要求,探索實踐"以水滅火"新戰法,提高了森林火災綜合指揮撲救能力和應急水平。

 

二、進一步認識城市森林在生態城市建設中的基石作用

林業是生態型城市建設的基石,是生態文明傳播的載體。城市永續發展要以生態論輸贏。森林的生態功能決定了它在生態建設中的基礎作用,是人與自然和諧的關鍵和紐帶,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條件。

()人類文明進程與森林興衰息息相關。

森林是人類的搖籃,人類文明依賴森林孕育和發展??v觀人類文明進程,森林的繁茂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森林的消亡導致了人類文明的衰落和轉移。產生和發展于尼羅河、幼發拉底河、印度河、黃河流域的四大古代文明中心,都和當時這些地區有茂密的森林密切相關。蘇美爾文化、古巴比倫文明和樓蘭古國的消失,無一不是因為這些地區的森林遭到嚴重破壞而被沙漠酒沒。人類文明要發展,就必須重新認識人與森林的關系。森林是生態平衡的支撐,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世紀之初,黨中央、國務院站在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可特續發展的全局高度,高屋建瓴地指出:在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中,耍賦予林業以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耍賦予林業以首要地位。重視林業就是重視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就是尊重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辦好林業是造福人民群眾、蔭及子孫后代的大事業。

()生態城市建設成為國際潮流。

生態城市遵循生態發展規律,追求人與自然互惠共生,共存共榮,是世界城市建設最先進的理念,已成為國際發展潮流。林業是生態城市建設的主體。從國際上看,新加坡是第一個以良好生態環境為品牌的亞洲城市,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著手把這個前英國的貿易港變成一個"花園城市"?,F任總理李顯龍說:"植物園和林蔭大道遠比一個部長出來推銷來得印象深刻和有說服力"。巴黎、莫斯科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在城市周邊建設10——30公里寬的環城森林,巴黎的城市規劃理念是"讓綠色空間成為城市的靈魂"。紐約采取贖買林地的方式,極力保護建設好市區周邊773萬畝水源涵養林,為城市900萬人口提供飲用的森林天然凈化水。在瑞典這樣的發達國家,全國林業就業人數占全國就業總人數的6%,林業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5%。從國內情況看,北京從2000年開始在城市組團之間建設總面積達264萬畝的城市綠化隔離帶,形成了兩圈巨大的綠色屏障,成為全球 "城市外圍綠化圈最大"的大都市。杭州提出共建共享"生活品質之城"的目標,大力加強城市森林建設,森林覆蓋率高達64%以上,在城區建設了總面積1.5萬畝的國內首個國家級西溪濕地公園。上海在2000年啟動規模浩大的"潑綠工程",建成了寬400米、長98公里的環城林帶,林木綠化率由12%提高到3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內外林業先進國家和城市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我們耍以寬廣的眼光、謙和的心境,揚長補短,迎頭而上。

(三)廣州林業在生態城市建設中大有可為。

廣州是特大型城市,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壓力很大。目前,廣州的土地開發強度達21%,超出歐美等發達國家15%——20%的上限水平;去年城市灰霾天數占全年的30%以上,"水質性"缺水"、"熱島效應"、土壤重金屬污染、外來有害生物等對市民的生產生活造成持續危害。去冬今春發生的極端災害性氣候,再次為生態安全敲響了警鐘。森林不僅在改善生態狀況、保障生態安全方面能發揮重要功能,同時森林的生態服務還是綠色GDP核算的重要部分。據有關部門測算,廣州現有的495萬畝森林綠地,每年蓄水35.2億噸,凈固定二氧化碳1336.4萬噸,降解二氧化硫10.3萬噸,滯塵1.3萬噸。森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調節氣候、防風固沙、滯塵減噪等功能為綠化美化城鄉環境,提高城市環境承載力,擴大城市環境容量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努力把廣州建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宜居花園城市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同志明確要求廣州堅持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城市化發展路子,努力成為廣東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和建設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區",特別強調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把廣州建設成為中國最美麗的花園城市之一,為廣州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為此,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生態優先,尤其要把林業生態建設擺上重要位置,進一步加強林業的基礎地位,豐富林業的建設內涵,加大建設力度,充分發揮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環境基礎、物質保障和文化支撐作用。

()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力度,把"生態優先"落到實處。

生態優先,既是指工業發展必然實現節能減排降耗指標,努力達到或超過國際先進環保標準,更是指保護、利用好現有以森林為主體的城市生態資源,搞好功能區劃。對已規劃建設的生態公益林、自然保護區、"青山綠地"工程新建綠地等生態區位重要的森林資源劃定"綠線",堅決保護的決心不動搖。同時,科學利用以利更好保護。要積極發展綠色產業,對已規劃建設的森林公園,在保護好的前提下,合理推進森林生態景觀資源的開發利用,以森林生態旅游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實現 "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良性循環。另外,要針對極端氣候危害,外來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災等,建立森林生態災害預警防控機制,有效維護城市生態安全。

()加大公共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經濟反哺生態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內在要求。近年來,青山綠地工程的實踐證明了公共財政加大對林業生態建設的投入是成功有效的。耍繼續圍繞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的要求,深化預算制度改革,突破傳統的部門預算投入體制,加大公共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保證林業生態建設順利實施。耍按照"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因地制宜,建立規范、科學的生態補償機制,落實惠民措施,不斷提高生態補償標準。要搭建平臺,探討建立公共財政主導、社會資本參與的新型生態保險制度。對經過實踐可行、比較成熟的做法,耍盡早制定規章、法規,建立生態補償的長效機制。

()加大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力度,提升城市國際形象。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有利于全方位展示廣州城鄉生態建設成果,有效提升廣州國際化大都市形象,并以此為契機,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我市近年通過實施青山綠地等林業生態工程,城市森林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們耍在前階段工作卓有成效的基礎上,拿出當年"四年消滅荒山、八年綠化廣州"的干勁和氣魄,抓緊推進青山綠地工程"迎亞運森林城市建設行動計劃",制定實施《廣州建設"花園城市"行動綱要》,全力籌辦"第五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努力提升廣州城市生態形象和國際影響力。

()加大城鄉統籌力度,促進生態建設一體化發展。

統籌城鄉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要求。近年來,我們以青山綠地工程為載體,在城鄉綠化,生態建設一體化方面作了積極探索,取得了較好成效。但與國內先進地區、城市相比,我們的步伐還是慢了一點,力度相對小了一點。國內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成都、貴陽等,已經率先建立城鄉綠化,生態建設一體化體制。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學習借鑒兄弟城市的經驗做法,打破城鄉二元生態結構,積極探索城鄉綠化,生態建設一體化的路子,促進城鄉生態建設平衡發展。

閱讀 492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