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論壇內容 > 內容 > 正文 站內導航
[]

河北省易縣——林改春風綠山區

媒體:農民日報  作者:王文坡
專業號:林業新聞處 2010/11/3 16:20:13
 

太行山區最綠的地方

地處太行山脈北端東麓的河北省易縣70%是山區。該縣自20065月啟動林改試點4年來,明晰產權236萬畝,均山到戶率86%,發放林權證3.8萬份。

林改讓山林真正成為農民群眾發家致富的“綠色銀行”,廣大林農經營山林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石家統村全村老少齊上山,圍埝換土,開山整地,僅用兩年時間,就使長期處于荒蕪狀態的萬畝石灰巖山場全部披上了綠裝。

“自家的山就是綠色銀行,沒有理由不把它管好?!秉S山村的賈春山拿到了承包荒山的林權證后說。曾在青海承包油田的賈春山,2007年春天回家鄉開山種林?!捌鋵?,在我回鄉之前,這500畝荒山已經承包了8年,一直沒敢投入,就是心里沒底,怕政策忽左忽右。林改給我吃下了定心丸?!辟Z春山說。3年過去了,賈春山栽植了300畝紙皮核桃,嫁接了10000多株棗樹。

林改中,該縣推行造林綠化以獎代補政策,縣財政每年拿出以獎代補資金200萬元,用于獎勵規模造林、大戶造林。林改還打開了社會投資林業的“總閘門”,出現了大戶聯合承包、群眾和機關干部聯手承包、企業集團式承包,機關干部、群眾社團和社會各界包山造林、投資育林。據統計,林改以來全縣吸引社會林業建設投資1億多元,300畝以上規模造林大戶達350余戶,治理荒山面積50多萬畝,拍賣承包“四荒”面積140萬畝。

林改4年來,易縣造林面積每年以10萬畝的速度遞增,全縣新增綠化面積40萬畝,有林面積達到177.5萬畝,森林覆蓋率凈增1.25個百分點,達到46.7%,被譽為“太行山區最綠的地方”。

特色產業加速發展

在扎實推進主體改革的同時,該縣積極推進配套改革,引導農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償、規范”原則,以轉讓、互換、轉包、出租、入股等形式進行有序流轉,實施了林權抵押貸款、森林保險業務,使山上“活的林木”變現為“活的資金”。4年來,該縣通過各種形式流轉林地經營權、林木所有權2.8萬畝,實現交易額600余萬元,辦理林權抵押貸款475萬元。2008年,易縣西陵鎮金龍莊村村民趙新啟,通過林權抵押貸款10萬元,栽植板栗1萬余株,進入盛果期后,年收入可達10萬元。

為解決林改后林農分散經營、管理難度大、不利于形成規模等問題,易縣引導林農以親情、資金、技術為紐帶,實行家庭聯合、委托經營、股份合作等形式,積極推進林業集約化經營。全縣成立林果專業合作社6家,專業協會8個,建成林果專業市場5家,極大地提高了林業經營組織化程度。發展大型林板一體化加工企業2家,新發展果品加工企業3家,新增林業產值2億多元。

林改后,林果業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特色主導產業。廣大農民對低質林進行改造,大力發展以磨盤柿、李子等為主的林果業。全縣林果總面積已達35.5萬畝,林果產量從1997年的9771萬斤增加到3.4億斤,產值達5.4億元,成為“中國磨盤柿之鄉”。發展林果專業鄉8個、專業村100多個。據統計,去年全縣林果產值2.2億元,果樹主產區農民人均5000元。發展林藥、林糧、林菜、林禽等林下經濟8萬畝,年產值近億元。

春風化雨潤山林。林改讓山林成為農民的“綠色銀行”,讓昔日的荒山禿嶺變成綠色盡染的花果山。

(《農民日報》20101025七版)

閱讀 598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