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注冊
林草網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廣義的生態文化是指以生態價值觀念、生態理論方法為指導形成的生態物質文化、生態精神文化、生態行為文化的總稱。生態文化是一種人、自然、社會和諧一致、動態平衡的文化,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融合統一。

狹義的生態文化,是指從人統治自然的文化過渡到人與自然和諧的文化。這是人的價值觀念根本的轉變,這種轉變解決了人類中心主義價值取向過渡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取向。

 物質生態文化(真)。主要包括社會物質生產的技術形式轉變,能源形式轉變以及人類生活方式轉變。

精神生態文化(美)。具體表現在生態哲學、生態政治學、生態倫理學、生態美學、生態法學、生態教育、生態科技文化發展以及生態宗教傳媒文化等多方面。

制度生態文化(善)?;蛟恍袨樯鷳B文化。即生態文化通過社會關系和社會體制變革,調整人類的行為,改革和完善社會制度,按照公平和平等的原則,建立新的人類共同體,以及人與自然界的伙伴共同體。

1、從文化的屬性上說,生態文化是一種涉及社會性的人與自然性的環境及其相互關系的文化。

2、從文化的功能上說,生態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現在:能正確指導人們處理好個人與自然之間的個體利益關系;能科學地協調好人類社會與生態環境系統之間的整體平衡關系。尤其是后者,能使人類與自然的關系達到一種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的狀態。

3、從文化的載體上說,生態文化的載體包括:可持續農業、林業等綠色行業;一切不以犧牲自然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生態產業、生態工程、綠色企業;有綠色象征意義的生態意識、生態哲學、環境美學、生態藝術、生態旅游及綠色生態運動、生態倫理學、生態教育等。

4、從研究對象上說,生態文化是一種有關人與自然關系的文化。探討和解決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復雜關系。

5、從文化的時空上說,生態文化既具有傳承性,又具有國際性。

中國生態文化協會(英文名稱:China Eco-Culture Association,縮寫:CECA)是經民政部批準成立,由從事生態環境建設、經營、管理、研究的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新聞、出版單位,以及一切關心和有志于推動中國生態文化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自愿組成的非營利性的全國性社會團體。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種新形態,它以尊重和維護自然為前提,以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以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為內涵,以引導人們走上持續、和諧的發展道路為著眼點。

令人憧憬而困惑的生態文明? (主講:北京林業大學嚴耕教授)

生態文明建設是全社會共同關心的熱點話題。本課程是我國高校首次開設的新課,緊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實需要,結合國際、國內實際,系統梳理生態文明理念、發展目標、綠色生產、綠色生活、綠色城市、綠色行政、法律制度、生態文化、建設評價等內容,力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展現我國生態文明領域研究的最新成果。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